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
类脑智能医疗车(资料图)。杜鹏摄
位于华龙区的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续自主研发用于AI诊疗的仪器设备,并已在我市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位于工业园区的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装配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组装、运送……在机器人灵活舞动下,一条条精密的自动化组装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行;
南乐县沃圃生智慧农业节水示范园的“水肥系统”,定时、定点、定量自动化灌溉施肥;
…………
近年来,大数据应用在我市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等领域日益呈现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天能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以开发区为产业集聚中心的发展格局,涌现出亿秒电子、聚丰汽车电器等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大数据智慧生态园、“三创”园区等加快建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发展,全市现代制造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为数字化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顶层设计
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2021年,省委、省政府以前瞻三十年眼光看问题、作决策,提出实施“十大战略”,并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未来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环节进行战略布局。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出台《濮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濮阳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濮阳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为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书记杨青玖、市长万正峰多次就全市数字化转型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正在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我市成立由副市长任组长,27家市直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同时,大力开展数字经济进园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营造了全民知晓、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
数字支撑更加有力
我市把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5G基站建设。累计建成并投用5G基站3218个,全市5G用户达105.3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占比居全省第2位。深入实施“宽带濮阳”。持续推进千兆光纤到户,光纤接入端口占比超过95%,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43.7万户,千兆用户占比居全省第5位。基础应用日益广泛。全市铁塔共享率超过50%,电子政务外网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云计算中心建成并投用,为80余家单位、100余项应用提供云服务。此外,市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新工人文化宫等177台充电桩建成投用。
推动数字赋能
数字经济发展提速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今年,我市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28.4亿元,截至7月底完成投资2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8.6%。围绕重点行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谋划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6个,年度计划投资11.9亿元,截至7月底完成投资9.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2.4%。
5G应用示范场景持续拓展。同力水泥5G智慧工厂项目进展顺利,中原大化5G无人机、AI智能分析平台建成并投用,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诊疗加快推广,华乐科技“5G+工业互联网”、工业园区智慧园区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2022年第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展开。曹曹到、伊尔鲜生等电商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10个,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4个,濮阳县东森产业园直播基地等加快建设;京东城市(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数字经济企业113家,年产值突破7274万元。
市智慧金融平台逐步完善。平台入驻金融机构12家、类金融机构11家,上线金融产品165款,注册用户11.9万户,其中企业用户2万余户,累计发放贷款1338笔15.7亿元,实现了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打造数字政府
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60岁以上老人养老保险认证用一部手机即可完成操作,不动产业务办理从“现场办”升级为现在的“手机申请、智能审核、线上缴费、免费送证”的“不见面”服务,“i濮阳”注册用户突破173万……我市越来越多的民生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
数字政府的本质是“互联网+公共服务”。让人民更容易享受政府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折射出的是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我市加快政务信息迁移上云,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政务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34家市直部门政务信息系统迁入市级政务云平台。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系统与国家一体化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建成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名注册用户222万户,应用数量全省第一。智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居民供电、供气、供水等完成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数字化快速推进,在省内率先实现居民医疗数据共享和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建成全市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开通“舒心就医”平台,推广“舒心就医一次付费”;市城区学校实现“网络班班通”,创建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20余所;“互联网+监管”系统率先与省监管系统联网,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基本完成“雪亮工程”建设任务,连续9年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
换挡提速
未来可期
“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数字经济产业薄弱、产业数字化转型较慢、数字技术创新人才匮乏等诸多短板。”市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数字化治理为牵引,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强数字基础设施。以加快建设5G网络、改造优化宽带网络等为重点,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以推进交通物流设施智能化、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融合基础设施。
——壮大数字核心产业。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以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探索数据交易服务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数据服务产业。
——深化数字融合应用。以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等为重点,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以构建农业物联网、发展精准种植和养殖、推广农产品数字营销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以建设智慧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深化智慧金融、打造智慧文旅等为重点,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提高数字治理能力。以加快政务网络、政务云建设和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重点,全面建设数字政府;以构建智慧城市平台和创新城市服务方式为重点,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以完善乡村数字设施和提高乡村数字治理能力为重点,全力打造数字乡村。
如今,数字经济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穷的创新活力,正成为濮阳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濮阳努力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樊欣欣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