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项目为王”撑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8-22 06:29:21   

微信图片_20220822075645.jpg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强引擎”。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经济发展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理念,超前谋划项目,精心组织实施,硬措施加快进度,全方位搞好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实现高标准推进,为濮阳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提供了强大支撑。

奋战上半年 实现双过半

重点项目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海尔(濮阳)创新产业园、中汇新能源苯加氢、天顺运达新能源产业园、巴德富(濮阳)新材料产业园等32个体量大、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开工;

远东程益发泡聚苯乙烯、中沁泰康氢能源发动机等114个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作用明显的项目建成投用;

星汉生物L乳酸项目与哈工大合作攻破丙交酯技术,正在谋划三期;

海源化工一期、二期相继建成,丙炔醇系列产品品质高于巴斯夫同类产品,外贸订单逆势增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31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2.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9.1%。其中:8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1.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8.7%;15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中,开工建设120个,提前1个月完成上半年开工目标任务。

就“三个一批”项目来说,我市前三期“三个一批”项目综合评价成绩位居全省第4名;前四期“三个一批”项目投产率、达效率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6位;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签约总投资居全省第4位,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得益于我市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

——坚持重大项目领导分包推进制度。印发实施2022年度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方案,对中原油田兆瓦级质子膜电解水制氢、巴德富(濮阳)新材料产业园等95个带动能力较强的重大项目,由市四大班子和法检两院的市级领导分包推进。

——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按照“先进制造业+”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先后组织3次观摩点评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入各开发区和项目建设现场,对全市105个重点项目进行了实地观摩。

——创新实施问题项目交办会议制度。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将“三个一批”项目纳入“优势再造”战略周交办台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听取应开未开、进展缓慢项目当周进展情况汇报,并对下周工作完成事项向相关市级领导进行当场交办。

——创新搭建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在已开工建设、已完成选址的省市重点、“三个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项目施工现场安装摄像头,统一建设市、县(区)两级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并在市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经济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手机上安装APP,即时查看、即时调度。

——强化项目疫情防控保障。先后出台关于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复业项目复工复建的通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一批“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及保障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重点项目疫情期间实现“不间断”施工。

——强化重点项目考核。严格落实“以实绩论英雄”工作导向,实施《濮阳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重点项目(“三个一批”项目)观摩考评办法》,从项目谋划储备、签约落地、开工投产、投产达效和服务保障5个方面,对各县(区)和有关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措施严谨、奖罚分明,推动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重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为濮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加速器”、注入了“新动能”。

冲刺三季度 决胜下半年

8月,天气炎热,走进我市各个项目施工现场,或是在进行土方基础施工,或是在搭建钢架结构厂房,或是在调试生产设备,一派繁忙景象;已投产的项目,生产紧张有序,员工一丝不苟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项目建设是稳定投资、拉动经济、集聚产业的重要载体,无论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改善,都由一个一个具体项目构成。

截至7月底,我市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0个。投资181亿元的生物基聚酯新材料、投资130亿元的正星科技农光互补氢能综合利用、投资100亿元的科融新能源科技国际产业园和投资100亿元的中建科纳离子电池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签约,创历史最好水平,必将为我市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新的强大动能。

目前,离年终只剩下4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全市上下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力实施“12345”项目推进举措,守底线、提能力、重结果,大干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抓实一号工程。充分发挥4个“双招双引”基地、招商引资青年突击队作用,聚焦9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个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坚持大员上阵、高位推动,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基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0个,新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上市公司项目24个以上。

用好两个平台。完善重点项目智慧调度平台功能,整合集成项目审批、施工建设、投资纳统、数据归集、问题收集等信息,实现“一网查进度、一屏览动态、线上解难题”。完善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功能,实时监测项目形象进度、投资进度,实现“三个一批”、省市重点、中央预算内和专项债项目全覆盖。

抓好三大调度。开展“线上调度”,依托重点项目智慧调度平台,对重大项目实行全天候视频监控,及时调度存在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开展“正反向调度”,在项目建设快的县(区)召开正向调度会,介绍项目建设先进经验;在项目建设慢的县(区)召开反向调度会,帮助查找问题、制订措施、推动工作。开展“会议调度”,将进展缓慢的项目纳入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周调度交办事项,一周一调度、一周一交办,持续加压推进。

强化四项保障。在资金方面,三季度,抢抓国家实施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机遇,积极对接政策性银行,争取更多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四季度,抢抓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申报机遇,对通过省审核的309个专项债储备项目,完善开工条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用地方面,综合运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百园增效等措施,多渠道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在用能方面,统筹调剂全市能耗和煤炭指标,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在环境容量方面,统筹运用污染物替代、消减量预支、排污权交易等措施,保障项目环境容量需求。

完善五项制度。健全“四保”白名单制度。依托“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强化防疫举措,落实惠企政策,优化项目服务。建立“红黄绿”挂牌管理制度。对推进顺利项目标识绿牌,一般关注协调推动;对时间节点滞后项目标识黄牌,跟踪督导、挂牌推进;对重大问题项目标识红牌,约谈警示,纳入能力作风建设周调度会交办。实施项目超额储备制度。按照省定目标3倍标准,做好第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储备。推动实施“一单三制”。建立“三个一批”项目问题清单,实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限期办理、限时销号。进一步完善观摩点评制度。加大新兴产业考评比重,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舟至中流催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我们相信,通过对项目建设实施强力攻坚,全市将会进一步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激发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豪情和干劲,同心同德、担当实干,奋力实现“全年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周竟奇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