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闲置土地处置典型案例汇编》对全国10个地方闲置土地处置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南乐县闲置土地无偿收回经验上榜,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跟紧“带头雁”,强化高位统筹;上下一盘棋,凝聚工作合力;处置“一对一”,坚持对症下药;织好“一张网”,促进良性循环
本报讯日前,自然资源部就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及开发利用监测监管情况发布通报,首次配套印发《闲置土地处置典型案例汇编》,对全国10个地方闲置土地处置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推广。南乐县闲置土地无偿收回经验上榜,是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南乐县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加大批而未供与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着力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提供有力的资源要素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跟紧“带头雁”,强化高位统筹。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乐县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暨产业集聚区低效用地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谋划部署、协调督办;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现场协调,压实部门责任,推动该项工作高效开展。
上下一盘棋,凝聚工作合力。成立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专班,建立“日交办、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持续推动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工作。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监管的工作机制,明确县自然资源、开发区等部门分工,同时密切部门协作,着力构建“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处置“一对一”,坚持对症下药。制作工业企业位置分布图,从企业生产现状、近3年纳税和亩均产值等方面对企业进行逐宗土地排查,建立“一地一册”工作台账,划分闲置、僵尸、低效三类土地现状。全面梳理涉嫌闲置、违约开竣工、低效利用土地项目,通过化解问题供地一批、调整用途盘活一批、优化服务供应一批、依法依规撤销一批,有效处置批而未供土地。
织好“一张网”,促进良性循环。建立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打造土地报批、征收、供应、开发利用全流程动态监管体系。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代办制”“标准地+告知承诺制”审批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完善市场化、法治化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用地模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截至目前,该县已处置2009—2019年批而未供土地1130亩、闲置土地285亩。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李韶博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