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体系、凝聚监督合力,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向“有效”、从“有效”向“长效”全面转化,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濮阳乡村全面振兴。图为范县王楼镇水美乡村——东张村。 僧少琴 摄
“党的执政之基在基层,力量之源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濮阳市纪委监委将不断提升乡镇(街道)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濮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向前说。
会议现场庄重严肃,参会人员频频点头。这是6月29日,在濮阳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审议濮阳市监委关于乡镇(街道)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报告时的一幕。
2020年10月以来,濮阳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形式与内容兼顾、实体与程序并重,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健全完善了基层监督体系,净化优化了基层政治生态,保障促进了党委各项安排部署落实。
今天,我们“复盘”濮阳市纪委监委近两年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从而让大家对濮阳市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亮点和看点有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
看点一
探索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濮阳市监察对象从3.47万人扩大到8.11万人,其中乡镇(街道)监察对象3.42万人、占比42%,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241人。”该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赵建国介绍,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曾经普遍存在人员、场所、设备、经费保障不足,职责不明确、权限不清晰、履职不规范、发挥作用不到位等问题,成为制约国家监察全覆盖、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鉴于此,濮阳市开启了全面探索创新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各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区)纪委监委也都成立了工作专班。”濮阳市纪委监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濮阳市把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列为党委书记工程,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探索创新,不能止于职责清、任务明,更需要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的提升,让纪法衔接、法法贯通更加高效顺畅。濮阳市纪委监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保障、职责定位、监督工作、信访处置、阳光公开、审查调查、协作联动、考核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规范,全面铺开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
同时,濮阳市还建立了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实行月报告、季通报、半年观摩,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夯实责任,切实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看点二
“兵强马壮”吹响执纪“冲锋号”
“过去,乡镇条件有限,镇纪委只有两三个人,还专职不专。现在好了,不仅硬件软件设施全部配备到位,还有了5名专职纪检监察人员,如今‘兵强马壮’,执纪工作可以开展得更全面深入。”南乐县张果屯镇纪委书记马洪涛深有感触地说。
濮阳市制定了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硬件建设和人员保障“六有五统一”标准。如今,在濮阳,88个乡镇(街道)都有办公室、信访接待室、电子监控室、约谈室、谈话室、阳光办公室,统一了办公场所、标牌标识、人员配备、办公办案装备、办案经费保障。
据介绍,濮阳市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现有专职干部399名、增长率65.6%,业务用房582间、增长率120%。
濮阳市还明确了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工作职责和权限、工作内容和流程、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规定等,建立了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清单”,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为破解力量分散、能力不足、人情干扰等基层监督执纪环境不优的问题,濮阳市将乡镇(街道)划分为27个协作区,相应设立27个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室,县(区)纪委监委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充实到工作室工作,建立了“县(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室+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的协作机制,形成案件协作与网格监督并进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新模式。2021年以来,全市通过协作联动查办案件991件,较好实现了力量统一调度、工作高效运行。
“过去考核归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此,要求各县(区)建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单独考核办法,对不担当、不作为,长年“零查处”“零问责”“零通报”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不断激发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争先创优、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激情。
看点三
让群众看“明白账”做“明白人”
“上回反映俺家的宅基地问题,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在视频连线的时候给了答复,俺很满意。”8月5日,回忆起之前使用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上访的情况,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村民梁培功高兴地说。
濮阳市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创造性融入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畅通信访举报渠道,规范来信来访处置标准和程序,总结推广信访举报“七字”口诀,健全信访值班、处置反馈、分析研判等制度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检举举报平台基层版应用,建设信访举报视频接访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2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反映农村(社区)干部检举控告量同比下降31%。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濮阳市把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等内容纳入监督清单,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实政治监督;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干部作风、“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等抓细日常监督;针对党委中心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系统性行业性重点问题强化专项监督。以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据了解,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以来,市、县纪委监委指导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对行使公权力人员全部建立了廉政档案。2021年以来,全市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围绕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产业发展等精准监督,实施约谈1800余人次,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520余份。
同时,濮阳市在乡镇(街道)设立阳光办公室,督促党委政府落实本乡镇(街道)党务、政务公开和各行政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每月定期上传各行政村财务收支等数据信息,确保将村(社区)“小微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我们还搭建了集民生政策资金和村级财务公示、数据比对预警、群众监督举报等功能于一体的监督平台,利用信息化查询一体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让群众随时查询监督。”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信息化监督系统运行以来,公开各类信息3421万余条,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并处置问题6349个,立案437件,采取党纪政务处分、诫勉谈话、约谈提醒等方式处理党员干部706人,切实保障了群众利益。
看点四
让新风正气充盈龙都大地
一枝花开,遍地春来。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濮阳市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呈现新气象,基层治理焕发新生机,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广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在一线锤炼、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纪委监委牌子切实擦亮。县乡党委、纪委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断压实,纪检监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基层治理末梢有效激活。监督“放大镜”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访”,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与廉洁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廉洁因子扎根乡土,新风正气更加充盈,政治生态持续优化。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以纪检监察作保障,全市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旨在激活监督执纪问责基层‘末梢’,夯实纪检监察工作基层基础,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基层延伸。”李向前表示,濮阳市将持续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体系、凝聚监督合力,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向“有效”、从“有效”向“长效”全面转化,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濮阳乡村全面振兴。
原载于《河南日报》
2022年8月9日第八版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