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是我省加快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释放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效应,我市坚持高位推动、创新驱动,全市人社系统主动作为、自我加压,深度谋划、创新思路,“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取得阶段性突出成效。
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6.497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6174万人,提前超额圆满完成省市目标任务,目标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全市新增技能人才4月份跃居全省第一,5月、6月持续保持上升态势。省委书记楼阳生、省人社厅厅长张国伟先后莅临我市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我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跑出了“濮阳速度”,“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呈现出“濮阳模式”。
坚持高位推动,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市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全市人社系统首要民生实事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和督导组高位推进,实行“周调度、月评价、季比武”机制,高频督导分包区域和单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全部优势资源,推进培训率、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四率”协同提升。
深化简政放权,完善评价体系建设。围绕从业人员、在校师生和基层就业群体技能需求,先后备案12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20家院校认定中心和31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机构分布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可评价职业(工种、项目)超130个,满足了全市各类人员评价需求。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企业自主人才评价,流程材料由15项简化为2项,先后备案企业评价机构288家,实现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全覆盖,并组织人员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帮助职工提升技能、企业提质增效。同时,支持县区成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照属地原则将评价机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以更优更快的服务促进技能人才工作高质量推进。
创新培养机制,推动技能人才发展。落实省委、省政府《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建设规划》,成立新能源技能人才开发专班,为我市新能源研发、生产、维保、利用提供人才支撑。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石化技能人才评价基地,对从业职工集中开展培训和评价,全面推动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打造濮阳县海通乡网创小镇,联合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网创产业学院;打造南乐生物基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率先成立生物基产业学院;联合南乐依禾农庄打造濮阳市农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基地,培养农业高技能人才;在中油石化公司打造项目管理产业学院,实现工学一体化,让更多毕业生通过技能增收;在市自来水公司建立“人人持证,岗岗技能”试点,以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健全竞赛体制,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制订《濮阳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为全市所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提供遵循和依据,编制《2022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开展绿色石化、统计调查、水务服务等12场市级行业竞赛。在我省规格最高、赛项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取得1金1银2铜24优胜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均位列全省第五,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展出的氢能发动机、大数据医疗机器人、生物基产品等成果也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人社部领导一致好评,并成功申办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大赛将于明年在我市举行,必将带动我市职业技能建设工作向更高阶梯迈进。
打造技能建设“濮阳模式”,成就技能人才“濮阳高地”,我市将以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着力点,持续优化“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完善后续政策,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各环节中,切实为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记者 刘阳 通讯员 陈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