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全市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召开后,在我市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压奋进,砥砺前行,为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和人才强市贡献力量。
“会议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突出技能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让我备受鼓舞。”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付子顺说,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书记杨青玖的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国家职教“二十条”和省政府文件要求,把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好,实施濮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三大工程”,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获得“教育创新团队”荣誉的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慧军说,此次大会的召开有利于激励产生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更好地推动濮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郭红甫团队被授予“濮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团队”荣誉称号。郭红甫团队的研究方向是作物难治病害和农业灾害防控。近年来,郭红甫带领他的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创新,引领了作物难治病害和农业灾害防控研究新方向。
“这次大会是市委、市政府给予我市科技人员的至高荣耀,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郭红甫说,“我和我的团队一定不负市委、市政府的厚望,打造濮阳市农科院的金字招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把论文真真切切地写在大地上。”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如何营造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濮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丽华表示,濮阳县将聚力人才培育,抓牢抓实人才强县建设任务。完善“1+N”人才引进培育配套政策,建立符合濮阳县实际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引进渠道,以人才回归、高校人才驻企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引进紧缺急需型各类人才。今年,濮阳县计划拿出100个编制,面向社会招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育、卫生一线岗位,扩充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自主培育,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向乡村一线汇聚,助推乡村振兴。
站位全市,人才政策是怎样的呢?“按照市委全面优化升级、重构重建人才政策的要求,在全市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暨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大会上出台了‘1+14’人才政策升级版,以政策铺就加速人才聚集快车道。”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士伟给出了答案。
张士伟说,在人才引进方面,对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提供求职补贴、创业贷款、住房安居等普惠性支持政策。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人才公寓等优惠待遇。在人才激励方面,加大对贡献突出人才的奖励力度,每年度评选濮阳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明星企业家、杰出青年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在服务保障方面,部门联动,一网通办,搭建网上办、掌上办、窗口办全天候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确保把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 管淑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