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赋能未来产业发展……去年以来,我市抢抓实施“十大战略”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全省创新体系,积极与省科技厅、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大学对接,全力推进参与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工作。目前,对接工作进展一切顺利。
研究方向不谋而合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省实验室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和我省各类创新基地的先锋队。
2021年,省科技厅组织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大学筹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氢能及燃料电池、风光能高效转化技术、生物质转化合成高能燃料、固态电池及规模储能技术、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系统等。
与此同时,拥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的我市也在精心布局,依托中原油田等科技力量,筹建氢能源与碳中和省实验室,并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筹建氢能源与碳中和省实验室的报告》,拟在“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人为固碳端”三端发力开展科研攻关,重点攻关绿色低碳氢能制取、储运、应用等关键技术。
考虑到两个正在筹建的省实验室研究领域和方向基本一致,省科技厅向省委、省政府提交报告,拟在编制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筹建方案时,将濮阳市相关创新资源纳入研究体系,共同开展氢能源与碳中和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服务国家及河南省能源重大战略,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快,省科技厅提交的报告得到了省委书记楼阳生的批示,表示“同意研拟”。
产业优势明显
发展动力强劲
濮阳参与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能够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和支持,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加快发展风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把打造氢能产业作为前瞻30年谋篇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进一步将基础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融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夯基垒台。
——资源能源富集。在氢能制备方面,目前,全市现有制氢或副产氢企业9家,年制氢能力达到23.6万吨;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气化岛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建成后总规模达到16万标方/小时合成气;中原油田承担的中国石化集团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为濮阳发展绿氢产业提供了坚强支撑。在输气储运方面,濮阳汇集榆济、中济等9条输气管线,已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战略储气库群,为发展氢气存储和输送奠定了基础。在新能源资源方面,全市150米高空风能发电年均等效满发利用小时数2700个小时,光伏发电年均等效满发利用小时数1250小时,是全省风能、光能资源较好地区;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总量达200.8万千瓦,可为电解水制氢项目提供充足的平价可再生电力。
——产业布局落子有力。我市北依河北“一区一核两带”、南接郑汴洛濮“氢能走廊”,位于华北地区氢能利用的地理中心。2021年以来,我市把打造氢能全产业链作为布局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中沁泰康公司80~1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实现量产,中原总机氢燃料电池清洗车已列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氢能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中国石化将中原油田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PEM)项目列为集团示范项目,已与中通客车、山东石油、河南石油等达成了绿氢产销等合作协议,布局氢能制运储销全产业链。上海陕耀电解水制氢设备、广东国鸿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项目完成签约;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PGO)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在濮每年组织1~2次氢能产业招商及论坛等大型活动;枫华能源氢化镁储氢、广东喜玛拉雅催化剂等项目合作加快推进。
——场景应用前景广阔。作为中部地区的石油化工中心,我市氢需求巨大,每年工业用氢量高达30亿立方米。同时,我市积极推动氢在交通领域应用,市、区两级已开始采购氢燃料清扫车等环卫车辆。2022年我市拟建设加氢站4座,下一步将重点在物流、环卫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碳中和方面,中原油田在国内较早研究应用二氧化碳封存利用技术,已成功研发二氧化碳高效注入、驱油封存等关键技术,并在14个油气田开发区块实际应用,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80万吨、增油19.5万吨。中原大化煤制气气化装置配套了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捕集能力为5万吨/年,主要用于周边食品企业及工业保护气。中原大化、盛通聚源等企业,正在规划建设5万吨/年二氧化碳环氧丙烷酯交换制碳酸二甲酯(DMC)项目,实现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
——科技支撑动力强劲。中原油田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氢制备、氢储运、氢脆安全控制等方面有较深研究。今年1月份,我市成立了濮阳市中原油田氢能产业研究院,拟将总值数亿元的土地、建筑和科研设备等资产注入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中原油田现有从事新能源专业的人员127人,计划到“十四五”末,新能源从业人员在200人以上,建成一支“领军拔尖引领、中坚带动、骨干支撑、基础保障”的金字塔型新能源人才梯队。我市还拥有10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104台套,装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具备较高的实验研究能力,可开展氢气品质分析、电解质分析、氢脆安全评估、储氢井/CCUS、氢脆与腐蚀现场、检测与分析综合研究等,为制氢及氢气储运、利用、安全技术,二氧化碳驱油埋存技术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措施全力扶持。自2021年以来,我市加强全局性谋划、前瞻性思考,决定以氢能利用为突破,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相继出台《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濮阳市支持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先后成立了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氢能产业联盟、氢能项目推进专班,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推动产业链由绿氢制造向制氢、储运氢、加氢设备制造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辆制造全产业链延伸,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多方沟通对接
推进务实合作
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的筹建,为我市融入全省大局、彰显濮阳优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市倍加珍惜“牵手”机会,市领导带队多方奔走,市科技局向上主动对接,积极推进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共建工作顺利开展。
4月14日至15日,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余广庆,中原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中超带领我市和中原油田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赴北京与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负责人、时任中科院过程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就濮阳市参与共建事宜进行洽谈对接。张锁江院士表示,濮阳市具有氢能发展的良好基础,支持濮阳参与共建省实验室,希望濮阳在制氢、储氢、生物可降解材料、氢燃料电池等方面务实参与。
市科技局多次和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牵头单位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大学对接参与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事宜,积极争取将我市纳入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体系,在濮阳挂牌,并围绕制氢、储氢、生物可降解材料、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共性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5月20日,市委书记杨青玖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我市与河南大学氢能合作事宜汇报,对我市参与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事宜进行安排部署。
“6月5日,张锁江院士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这对我们接下来开展合作更加有利。下周,我们将赴河南大学与张锁江院士面对面洽谈对接参与共建省实验室具体问题,并邀请他来濮考察。”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雷灯照说。
“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建成后,将对濮阳未来产业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大的引领作用,对相关领域资源要素形成强大吸引力,进一步推动我市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濮阳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提供坚实保障。”雷灯照表示,市科技局作为牵头单位,将继续与省科技厅、郑州中科新兴产业研究院和河南大学积极对接,全力推进参与共建龙子湖智慧能源省实验室工作,推动有关工作走深走实,争取早日达成合作。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孟令涛 温兴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