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我市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濮阳。
5月28日,在经历39天援沪战斗、14天集中隔离后,我市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濮阳,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去无畏、归无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大会战中,这支最美逆行的队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濮阳力量。
39天奋战时间
4月3日,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应国务院联防联控要求,紧急从全省各大医院抽调医务人员、核酸检测技术骨干驰援上海。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派出30名业务骨干组成医疗队,前往上海支援。
4月6日抵达上海当晚,医疗队立即投入搭建气膜方舱实验室的工作。在无第三方支援的情况下,队员自己动手,仅用72小时,就顺利完成实验室搭建、流程设计、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实验室备案及验收等各项工作。
4月9日,医疗队正式接手标本核酸检测工作。每日在舱10至15小时不停歇地操作,往往是白天一头扎进实验室,出来已是夜深人静或是黎明将启,日复一日、成千上万遍重复的动作把双手磨破、蜕皮、泡白,衣服被汗水湿透又捂干,加样人员臂膀酸得快要分家,外围辅助组人员长期站立导致腿脚麻木,信息录入组人员肩甲区痛得想去撕扯……即使身体已经到了超负荷状态,却仍能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因为他们头顶着责任、背负着期待。
188168管检测任务
核酸检测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面对繁重巨大的检测任务,医疗队全员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检测工作中去。在队长孙俊红的带领下,团队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流程优化、问题查摆,经过一次次的优化,检测速度从一开始10小时检测4000管,到后来9个小时就能检测28000管。量在增加,时间在缩短,医疗队在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中越战越勇,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不断刷新的“濮阳速度”成了大家心中共同奋斗的动力。
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总检测量为1295873管,而濮阳医疗队则完成了188168管的检测任务,在8支队伍中所用工作班次最少,并连续多次为单日工作量最高队,创下了单班次28476管的最高记录,彰显了濮阳医疗队伍过硬的能力和作风。
30颗闪闪红星
医疗队里,有多次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老将”,也有年纪轻轻但技术到位、斗志昂扬的“新兵”。为进一步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红色力量,在前往上海的途中,医疗队组建了临时党支部,10名同志递交入党申请书,鲜艳的党旗飘扬在援沪“疫”线,引领全体队员燃起心中的星星之火,同心守“沪”、共克时艰。30名队员秉承“众志成城、‘疫’往无前、不怕吃苦、勇攀高峰”的战斗精神和“检以求真、验以求实”的检验准则,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为上海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注入河南力量、濮阳力量。
春尽夏至,逆行的英雄带着濮阳人民的重托而去,带着上海人民的感谢平安而归。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中,他们仍不忘身上的责任。孙俊红表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援沪任务已圆满完成,但抗疫热情一点都不能减。我们要总结此次宝贵经验,把精准检验为人民、疫情防控勇担当的精神延续到之后的工作中去,为守护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贡献更多力量。”记者 刘阳 通讯员 樊国庆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