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工程塑料之王”聚力产业升级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4-25 07:21:22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盛通聚源调研时要求,要继续做好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壮大这件事,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将来必见大成效

装在玻璃瓶里细小的白色颗粒,经过改性加工,能制成承重100公斤的拉杆箱,还能制成人造卫星太阳模板、防弹玻璃、高档面料……4月21日,在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通聚源”)的展厅里,通过直观对比,记者感受到了聚碳酸酯新材料的“魅力”。

聚碳酸酯被誉为“工程塑料之王”,性能优异,透明度较高,冲击韧性好,耐蠕变,适用温度范围宽,聚碳酸酯及其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航空航天、5G基建、医疗器械、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等领域。

近年来,盛通聚源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为本,专注于做全降解材料和聚酯类新材料的领航者。2017年4月,公司投资19.5亿元建设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2019年11月一次性试车成功。该项目利用的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河南省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空白,实现了高端化工新材料的技术跨越。

这个独门绝活儿,赢得了中国石油的青睐。2020年12月30日,盛通聚源的母公司盛源集团与中国石油在郑州举行了聚碳酸酯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双方围绕聚碳酸酯侧线、特种聚合物柔性生产线、可降解塑料等共混改性线项目开展合作,并逐步向聚碳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开展原料基地建设、高分子化工研发、特种聚合物开发等工作,推进聚碳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四个创新、两大突破”。“四个创新”指的是研发模式创新、节能环保创新、融资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其中,该公司通过联合各大知名高校院所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聚合聚碳酸酯绿色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成功实现蒸汽梯度利用,每年可把4万吨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材料,每年可节约用电8000万度,整个生产流程无“三废”,实现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

我市高度重视聚碳酸酯项目建设,并以盛通聚源、丰利石化等企业为龙头,组建了市聚碳新材料科技园和市聚碳酸酯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推动聚碳新材料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间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水平。

4月13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莅临盛通聚源调研,认真听取盛源集团董事长王息辰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市场前景、产业布局,以及未来项目建设规划等的情况汇报。楼阳生指出,王息辰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对化工材料这个领域说的话句句都是行话,他还能把科学家组织起来从事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等的研究。有一流的平台一流的课题,就一定有一流的团队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团队一流的人才就能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成果就能够产生一流的企业。他要求,濮阳要继续做好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壮大这件事,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将来必见大成效。

对于楼书记的嘱托和指示,王息辰牢牢记在心里。他表示,企业将认真贯彻落实楼书记讲话指示要求,继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努力做精做强做优,奋力领跑化工新材料行业领域,为河南打造材料强省贡献力量。一是以聚碳酸酯为核心,做通做透聚碳酸酯产业链,紧抓国产替代风口,迈向中高端市场阵营。二是做大做强顺酐及顺酐衍生物,加强技术创新,做专做精细分应用领域,顺势延伸到PBS及可降解塑料产品,努力打通全产业链,实现质效双升。记者 段利梅 文/图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