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当心害人的酒场

作者:濮纪宣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4-20 06:14:27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酒是典型的文化符号,也是重要的社交媒介。但现实生活中,酒场往往被掺入人情、关系、功利等杂质,殊不知推杯换盏间就能酿成悲剧。

2013年7月,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带领亲属前往镜泊湖风景区旅游,接受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公款宴请,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付晓光因此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由副省级降为正局级。

次年7月,廊坊市文安县文安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良邀请县建设局局长邵俊德吃午饭,其间叫来多人陪酒。该县开发区大叩皂村党支部书记张希胜应约前往,后于当日下午醉酒晕倒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这起工作日午间过量饮酒事件让8名干部受到处分。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2016年,湖南省通报四起公职人员饮酒致人非正常死亡典型问题。2018年,亳州市通报一起公职人员工作日饮酒致一人死亡、多人被处分典型问题。2021年,南宁市通报一起公职人员擅离岗位、聚众饮酒致人死亡典型案例……曾几何时,宴请接待一度成为“酒桌交际”,可谓无酒不成席。有的干部酒后失德失范、酒后误事闹事,有的干部“一只手拿药瓶、一只手抓酒瓶”,却依然乐此不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上典型案例当为全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敲响警钟,警示我们时刻谨记饮酒“三伤”,切实做到“三守”,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

谨记饮酒“伤身”,守护健康肌体。酒是双刃剑,少喝有益、多喝有害。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等酒桌上的“豪言壮语”,背后隐藏着对健康的巨大威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带头培育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无事不喝酒、喝酒莫贪杯,坚决革除饮酒中的陋习。

谨记饮酒“伤亲”,守住家庭和睦。“有酒有肉朋友多,落难何曾见几人”。以酒论友,不但得不到知己,还易破坏清清爽爽的党内同志关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自觉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远离社会酒局、远离无谓应酬,回归家庭、回归亲情,尽孝心、陪孩子、叙家常,让回家吃饭不再是家人“千年等一回”的期盼。

谨记饮酒“伤心”,守好廉洁底线。贪杯嗜酒的爱好,表面看是嘴馋、眼馋,实质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怪。沉迷于各类饭局酒局,既埋下违纪违法的种子,也置于设局“围猎”的险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少端酒杯多办实事、少说酒话多讲实话、少沾酒气多接地气、少耍酒疯多护党风,让权力不沾酒成为常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饮酒有风险,端杯须谨慎。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作风建设不断强化的今天,那些还徜徉在酒场中无法自拔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该醒醒了!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