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凌晨3时,北京冬夜里最低温度达到零下8摄氏度。正在冬奥场馆和奥运村巡视设备的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北京冬奥保电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的供电保障队员们却一点也不冷。
保障队员陈天勇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特制工服:“这是电加热的衣服,里面有发热装置,我们把充电宝连上衣服就可以发热,大冬天夜里出去巡视特别暖和。”
于2月4日晚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风采。其中,离不开濮阳人的贡献——45名来自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的保电人员,近两个月来一直在现场保障冬奥会供电。
出征:45名电力“铁军”服务北京冬奥会
时间回到2021年12月10日。当天上午,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举行隆重的冬奥会保电出征仪式。45名政治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电力“铁军”优秀代表,通过系列相关培训,出征北京,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速滑馆等21个冬奥场馆100余天的临时保电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能为冬奥会保电,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临时党支部。中心经理、党委副书记耿宪福在出征仪式上,向队员提出五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听从指挥,做到组织严明、忠于职守,整体协作。二要明确任务,统筹安排,周密制订方案,落实好保电各项措施,为冬奥会期间安全可靠供电提供坚实的保障。三要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妥善安排好工作之余的生活、休息等后勤保障,以最佳状态、最大力量和最高效率执行保电任务。四要做好疫情防控,遵守当地疫情管控要求,做好防护,确保安全。五要紧密团结在临时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好政治核心和组织保障作用,切实做到思想稳定、队伍稳定。
临时党支部代表杨忠利作表态发言,坚决执行中心党委各项决策和工作要求,落实好安全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管理,严抓落实,维护好中国石化、中原供电的企业形象。
保电:成立服务保障团队24小时沟通响应
从2021年12月入驻冬奥村开始,项目组就与甲方协调成立供电服务保障团队,建立24小时沟通响应机制。
“我们项目部成员80%是党员,听说要建立保障团队时,党员干部纷纷带头报名参加。”临时党支部书记杨军民说。
与此同时,项目组对保障团队的人员排班建立24小时沟通响应机制,通过电话、钉钉群等方式,为用电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随时研判、处置用电异常,确保用户用电安全无忧。
24小时沟通响应机制的建立,及时整合了项目组的应急资源信息,全面降低了电网突发事件对冬奥会场馆、冬奥村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据介绍,中原油田供电服务中心拥有电力设备承装承修承试二级资质,能够为各种电力增值服务提供充足保障。此外,在冬奥会现场,项目组成员还参与电力应急预案的制订、电力巡护等方面工作。他们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要求,编制“一点一案”专项保电方案,确保发生紧急情况后能第一时间查明原因、解决问题。过硬的技术,使中原油田供电人在冬奥会现场出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硬”任务。
责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我们一定确保冬奥会供电保障万无一失。”2月5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军民说。
这句保障队员人人牢记在心的口号,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像是一把标尺,衡量着每一名队员的全情投入。
杨军民介绍,自12月10日来到北京,接连40余天,项目组成员每天都是5点钟左右出门,忙于电力设施改造、电力线路接线、信息系统维护等,晚上9点甚至11点才返回驻地,再加上延庆滑雪场等保电地点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18摄氏度,个别员工患上了感冒。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供电队员们都没忘记他们肩上的责任。一项项优质的服务,打响了中原油田供电人的品牌,甲方在目睹了“中原供电”技术精湛、服务精心的专业化实力后,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截至目前,他们共安装发电机组100余台、UPS电源柜280余台、低压电缆箱400余台,制作低压航空插头2000余个,敷设电缆3万余米,及时排除故障30余处,全力确保了运维设备平稳运行。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魏园军 曾丽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