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这些小区没人管、脏乱差,现在卫生定时有人打扫,各小区都安上了智能门禁,进出自动落锁,安全感明显提升。这都是成立服务中心以后,大家感觉到的明显变化。”1月5日,在华龙区中原办玉北社区杏林小区,居民张敬霞说起小区的变化,满脸笑容。
张敬霞说的服务中心,指的是2020年6月成立的玉北社区幸福家园事务服务中心。这也是我市获批成立的第一个非营利性的社区服务民非组织。
玉北社区有许多老旧“无主”小区,仅杏林小区所在的大港路上,就有8个小区、14栋楼、374户。这些小区过去都是半开放式的,均存在无公共照明设施、车辆乱停乱放、杂物乱堆乱放、无人员进出管理、基础设施薄弱、消防通道被占用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不仅管理困难,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是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主要瓶颈。
群众意见大、有呼声,怎么办?中原办积极创新思路,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各小区,与居民面对面座谈,了解真实想法,探寻解决办法。经过多轮沟通磋商,最终决定以党建引领为目标,引入民非组织治理,激发辖区党员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破解“无主”小区无物业管理难题。
玉北社区幸福家园事务服务中心,就是居民开展共建共管共享的平台。服务中心成员以小区退休党员、业主为主体,设立了业主委员会、党支部、理事会、监事会,他们在社区指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中心以党员业主为切入点,每个楼栋选出一名党员楼栋长,人人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做好宣传工作,了解反映居民诉求,协助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该服务中心开启“非营利”管家新模式,做到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中心只收取每户每月每平方米0.35元的物业费,所获收入全部用于小区治理。服务中心下设治安队、保洁队等,全部由居民担任。4名治安员对每个小区进行巡逻,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同时兼职收费员、电工、小区管理员,既方便居民生活,又有效规范停车、物品摆放等秩序。3名保洁员专业清扫院落及楼道,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建立起常态保洁机制。张敬霞的职业是医生,担任着服务中心主任职务,却并不从中心领取工资。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上班之余管理这一摊,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好事儿,为了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
不少居民亲身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纷纷主动维护家园环境、开展义务巡逻等。“实施‘以民管民、自主管理’的自治管理,既减轻了社区的管理负担,还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真是一举多得。”玉北社区居委会主任赵丽敏说。
2021年,玉北社区打造的“党建引领、社区带动、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公益物业管理新模式,先后被省委深改办和中组部、民政部列入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教案、城市基层治理实践案例选编社区服务项典型案例。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管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