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常委会上同时听取和审议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四个机关的备案审查工作报告,这在全国都是‘首例’。可见人大工作的高标准、对代表意见的重视,可见濮阳法治建设的决心……”常委会委员纷纷表示。
“对所有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确保所有‘红头文件’合乎法治精神,本质上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宪法法律实施的体现,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管永国介绍。
12月24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同时听取和审议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四个机关的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在常委会委员和公民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监督职权。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备案审查工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上级人大精神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以“三个精准”实现“三个全覆盖”,有效拓展了人大法律监督的触角,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助推了法治濮阳建设。
精准谋划,探索工作新机制。完善备案审查程序,是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基本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河南省实施监督法办法定向引航,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双循环”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流程:一是市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在文件报备、登记、审查、反馈形成外循环;二是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受理规范性文件后与市人大常委会各相关委员会在规范性文件审查、整改、反馈、归档形成内循环。通过“双循环”工作机制,备案审查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单位根据工作流程互相配合,有效提高了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精准安排,提升工作新平台。按照省人大统一部署,自10月份开始,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力推进立法与备案审查系统信息平台建设,采用台账化管理,节点式推进,每日通报工作进度,软硬件齐头并进,在全市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四个系统和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并对近年来全市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全面梳理归纳,逐一录入系统,提升了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水平。截至目前,平台建设实现了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四个系统和五县一区、80余个乡镇全覆盖。
精准实施,取得工作新成效。为了把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落地落实,4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向市人大常委会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年度工作报告的通知》,向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落实好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制度的通知》,并召开备案审查工作推进会议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全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市县联动、整体推进,于12月底前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实现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全覆盖。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和强力推进,濮阳备案审查工作终于率先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实现了市级层面人大和“一府两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备案审查工作全覆盖。二是实现了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全覆盖。三是实现了信息化平台建设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卢玉军动情地说。记者 王庆红 通讯员 韩衍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