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新品种 新技术 新发展
创新创造为我市林业发展打造“新引擎”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2-16 06:25:21   

珍珠油杏、风味玫瑰、青脆李、黄金蜜等国内外新特优林木果树,桃李杏三个树种、四五个品种嫁接到同一株桃树上,在丝棉木上嫁接金枝玉叶、北海道黄杨、金丝吊蝴蝶等10余个品种,笔直挺拔的无絮杨成片栽植……各种新品种新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这是记者12月15日在市林业科学院试验场看到的场景。

占地700亩的试验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林业科技人员施展才华的天地:在这里,有不到3亩地是专门的杨树病虫害基地。据该院正高级工程师、森林保护研究室主任常聚普介绍,杨树所产生的各种病菌都会被接种到这里的杨树上,经过培育、观察、反复试验,最终找出诊治方法。用这些试验过程和方法所著述的论文,被国内外专业人士多次引用。11月,市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团队被评为河南省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创新团队。

“卫矛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项目占地32.8亩,从陕西、山东等地引进卫矛属植物种质25份,引进及嫁接繁育苗木1300株。在大量数据调查、生长测量、嫁接试验过程中,大家发现6份疑似新种质。一种抗寒植株,冬天叶片呈紫红色,部分叶片经冬不落;一棵粗10厘米的丝棉木市场价200元,经过嫁接改造后市场价可达2000元以上,可大大提高我市现有树木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

无絮杨是该院科技人员研究的另一“神器”。大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对比筛选,先后从江苏南京、山东冠县、河南焦作等地引进杨树品系32个,并作了速生、丰产、抗逆性等适生性试验。该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峰说,无絮杨能从根本上解决杨树飞絮问题,将来濮阳的杨树品种实现了全面更新换代和升级,濮阳市民将不再遭受“杨絮漫天飞”的困扰,也能很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极短枝薄壳核桃新品种选育及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研究”项目是我市的一项重大科技专项,科技人员不仅选育出1个极短枝薄壳新品种,还研究出一套现代化果园栽培模式,其具有管理方便、减少病虫害、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可作为特色经济林进行推广,为我市广大种植户带来致富福音。

近年来,该院还先后获得“一种枣树瘪芽、弱芽嫁接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权7项,“一种核桃栽培的施肥装置”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5项;获省、市科技进步成果奖32项,其中省级奖项19项;审定发布《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等省级地方标准7项;审定林木良种4个。

这些创新的品种和技术,来源于一个创新的人才团队。市林业科学院共有技术人员41名,其中教授级高工7人、副高级职称15人,高级人才占比位居全市前列。自去年9月以来,该院有效整合全院科研力量,组建经济林、用材林、园林花卉和林果病虫害防治四大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分别由1名正高级工程师担任首席专家,通过老专家“传帮带”等形式,加强青年后备科技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先进的林业科研队伍。

科技人员除了在实验室里做林果培育、病虫害研究分析及检测等实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广阔田间:利用2个月时间,深入濮范台三县开展黄河生态安全和林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召开6次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濮阳市沿黄地区林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林业、建设生态强市提供决策参考;加强科技示范推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支持省级科技特派员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7名到农村开展技术培训班50场,共培训农民技术员4500余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主业、发挥优势,加强应用性研究、抓好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服务濮阳高质量发展、服务龙都千万群众。”李新峰表示。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孙利娟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