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市财政局荣获“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朔风起,秋鱼肥。8月30日早上8时,台前县清水河乡铁庙村内,一个个整齐划一的鱼塘,在秋日艳阳的照耀下浮光跃金、波光粼粼。
随着投料机开始工作,沉寂的鱼塘活跃起来,肥美的鲤鱼不时跳出水面抢“饭”。“‘鱼生财,水转运’,这话一点儿不假!”“可不是,市财政局给咱送来真是日日生金的‘摇钱树’啊。”几名养殖户一边飞快地忙着,一边痛快地聊着。
原来,市财政局党组围绕“强党建、促脱贫、抓发展、惠民生”主线,先后选派3名优秀党员任驻村第一书记,安排55名骨干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积极帮助村民组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地解决劳动力200余人。2020年,铁庙村集体产业年产值达500万元,实现纯利润100余万元,全村建档立卡84户342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长远、高质量脱贫。
观滴水可知沧海。市财政局党组牢固树立“党建是第一政绩、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同谋划、同安排、同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打造高品质财政治理体系,为党和人民管好“钱袋子”、当好“红管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政支撑。因成绩及贡献突出,2020年该局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一等奖,机关党建全市第一名,取得其余单项工作奖项30余项。
面对当前财政收支的严峻形势,市财政局党组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开展“转观念、转作风、转方式”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打造服务型机关活动,切实把理论学习与科学谋划财政工作结合起来,与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抓、双提升”。
特别是今年,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之下,该局党组紧紧围绕“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钱怎样花、钱如何生钱”四篇文章,全力加强财源建设、全面优化支出结构、全程推行绩效管理、全速加快“四资运作”,盘活了存量,用好了增量,构建起生财、聚财、用财新模式。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3亿元,为预算的54.8%,增长14.8%;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7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05亿元,增长27%;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3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4.8亿元,为预算的65.8%,增长4.8%,收支均完成“双过半”目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此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行“党建+”模式,做深做足“党建+”文章,充分发挥财政保障、支撑和导向作用,切实做到以政统财、以财辅政。据统计,该局累计筹措资金1.5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确保拨付迅速及时、使用高效安全;农林水支出26.5亿元,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节能环保支出8.6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为19家企业提供过桥周转资金1.3亿元,筹措资金1亿元支持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筹措工业企业转型调整奖补资金1329万元,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和转型发展;支出1.3亿元全力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18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总投资302.4亿元;筹措资金35亿元支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筹措资金27.6亿元支持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促进保障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补助标准均得到明显提高。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被财政部官方网站、省财政厅、河南财政信息、濮阳信息、濮阳日报等进行宣传报道。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王博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