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在为患者做检查。
在市人民医院有这么一位医生,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工作中他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爱民为民,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用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赢得了患者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被病人亲切地称为“爱民”医生。他,就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爱民。
变换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初心
“从我选择学医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努力做一名令人信任的好医生,让找我的老百姓花最少的钱就能把病看好。”7月2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爱民如是说。
今年51岁的张爱民,199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市人民医院工作,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消化内科病房、门诊、内镜室工作。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勤学业务知识,苦练操作技能。2013年,他积极响应医院“发展消化内镜”的号召,竞争上岗,在内镜中心与同事们一起攻坚克难,使医院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随着医院及消化内科的发展,2018年,张爱民离开内镜中心,组建消化三科,打造了消化系统常规、疑难疾病的诊治及内镜下“高、精、尖、微创”治疗的新平台。
“小处方” 大情怀
“张主任不仅医术高超,看病仔细认真,给我们开的药价格不贵效果还好,我特别信任他。”
“听亲戚说张大夫看病很好,我们专程从县里过来找他。”
7月26日,在消化内科8号诊室,排队等待找张爱民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较多,诊疗手段也多种多样,可张爱民总是从病人利益出发,自觉坚持“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能不做的收费检查不做,能用便宜药的不用贵药”的“四能四不”原则为患者服务。从他手里开出的处方,常见病一般不超过100元,住院患者日诊疗费也不足200元。在每次医院行风评议中,群众对他的满意率都很高。“很多病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我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些病不用吃药也可以逐渐恢复。而且任何一种病都有可开可不开的药,都有高中低价位不等的药,老百姓赚钱都不容易,能让他们省点就省点。”张爱民说。
随着自身业务的不断精湛,加之多年行医攒下的良好口碑,专门找张爱民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为了减少病人候诊时间,张爱民几乎天天延长坐诊时间,有时甚至连班。“病人大老远过来不容易,能早看一会儿,病人就能早回家。我们晚下班10分钟,病人就可能少等2个多小时。”朴实的话语,透露出张爱民浓浓的爱民情怀。
“让病人用最小的代价治好病”
“只要是为病人好,能让病人用最小的代价治好病,我们就要竭尽所能去做。”这是张爱民的行医理念。
四年前,一对夫妻带着13岁的女儿来找张爱民看病。经胃镜诊断,小女孩患有毛石症。巨大的“胃毛石”大约10cm×20cm大,占据了整个胃腔。为了向她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张爱民向业界专家多方求助,得到的一致回应都是做外科手术。
面对花一样年纪的小女孩,张爱民不希望在她的肚子上留下长长的疤痕。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在胃镜下为她取石。但是,10cm×20cm大的毛石,要想通过胃镜取出,谈何容易。张爱民和麻醉师及胃镜室的护士们沉着冷静、齐心协力,最终用“两个通宵及4个下午”的时间,成功地走完了艰难的“取石”路。
从医26年来,张爱民以精湛的医术解决了众多患者的病痛,以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赞叹,充分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曾获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卫生系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众多荣誉称号。记者 樊欣欣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