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民(右一)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查看红薯种苗长势。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揣着真心、带着笑脸,常到各家转转。
走过春夏、走过秋冬,迎着朝霞、披着星光,一走就是23年。
23年来,他始终为梦想跋涉,村民的腰包鼓了、腰板直了、笑容也多了。他,就是濮阳文留镇胡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庆民。
勇于担当,他有一颗“大心脏”
“只要是为了咱村好,能让群众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出了事我来扛。”这是胡庆民对胡家庄村党员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了“大心脏”,才有大格局。创业路上艰难多,部分党员思想包袱重,滋生了畏手畏脚、敢想不敢干的“心理病”。他多次做思想工作,告诉大家不怕出错、就怕不做。2012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刚刚起步,让村民住上城市里那样的小洋房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如何规划?资金怎么来?群众工作怎么做?多项问题摆在了眼前。他多次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听取村民意见,决定采取集体出资、自主筹建的方法,建起农村新社区。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初具规模。胡家庄村建成楼房17栋房屋520套,可容纳2080人居住,现已入住383户,入住率达到73.8%,社区的水电气暖、环卫、绿化、服务设施、物业管理等一应俱全。
正是因为胡庆民不怕犯错的“大心脏”,敢于担当、敢于做事、敢于创新,村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人居、教育、养老有了保障,胡家庄村一跃成为风景如画、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锱铢必较,他有一副“小心眼”
村党支部委员管永献说:“和胡书记去市里办事,总是一碗羊肉汤、俩烧饼,更不能喝酒。他总说‘咱出门是办事的,能吃饱肚子就行,不能乱花钱’。”他曾为了考察项目细节,多次拜访种植大户,该争取的利润一丝一毫都不放过;他曾为了带动贫困户就业,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多次走进贫困户家中进行劝说。
筹措资金300万元,成立文兴锦泽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80亩,建设木耳种植大棚48座,吸收15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木耳年产量达288万袋,实现年利润290余万元。
联系省农科院,引进红薯新品种和种植技术,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红薯育苗、红薯种植产业。
发展鱼塘养殖项目,采用集体入股方式,承包鱼塘50亩,低保户、贫困户全部入股,每年分红数千元。
引进特色蝗虫养殖项目,建成养殖大棚48座,去年收入30余万元。
建设文兴商业街,一期投资300余万元,建成楼房16套,预计今年6月可投入使用。
…………
乡村振兴,振兴的不单单是老百姓的口袋子,振兴的也是乡亲们的脑瓜子。在党支部带领下,胡家庄村建起文化广场,组建业余舞蹈队,将城市中火热的广场舞带到家乡,渐渐地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从“打个牌、喝个酒”引导到“唱个歌,跳个舞”上来;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从村“两委”成员做起,红白事简办或不办。
百折不挠,他有一张“厚脸皮”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越来越快,“两委”班子老龄化问题突出。基层党建问题一直困扰着胡庆民。
一次次游说、一个个电话,只为更多有思想、有本领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在胡庆民的极力邀请下,部分年轻人加入了胡家庄村“两委”班子,为基层党建注入了新鲜血液。渐渐地,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看到了这些年轻人的能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胡家庄村党支部团结一心、真抓实干,被市委授予“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胡庆民本人先后获得“李连成式农村党支部书记”“濮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谷爱素 程正锋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