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王存勇:存初心 勇担当 共赴小康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2-25 00:48:38   

微信图片_20201225004932.png

今年秋季,王存勇到田间查看村民中药材收获情况。

2020年10月,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展示活动中,王存勇将自己的经历、经验写成文字,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产业书记”“铁人书记”“亲民书记”“爸爸书记”的形象也因此走向全国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一个十足的农民。用心回报父老乡亲,与他们携手共赴小康,正是我多年的梦想。”源于这份初心,2016年4月,王存勇到濮阳县郎中乡芦里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驻村第一天起,他就对自己提出“四个不”,即在村里不穿白衬衣,否则群众会担心弄脏他的衣服而与他保持距离;不戴墨镜,否则群众会觉得这对他们不尊重;在群众家喝水不用自己的杯子,否则群众会认为这是嫌他们不干净;群众反映问题无论对错不拒绝,否则会让群众感到寒心……事虽小,却为初心做了最好注脚,也筑牢了乡村巨变的根基。

4年多来,芦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通到每户门前,一盏盏路灯照亮了乡亲们的心田,宽阔的文化广场上舞动着幸福的身影。2019年2月,全村群众联名为王存勇赠送“人民公仆”的木雕大匾。2019年8月、2020年10月,他两次参加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宣讲团,先后获省、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2020年10月,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征集展示活动中,他将自己的经历、经验写成文字,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产业书记”“铁人书记”“亲民书记”“爸爸书记”的形象也因此走向全国。

“产业书记”,用情破解发展难题。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积极引导、争取在外能人回乡创业,2017年以来,连续3年的除夕之夜,王存勇都在村中度过。在他的执着感召下,在外打拼多年的郑国勇毅然决定投资500万元,回村创办坚果加工产业园,带动1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带贫能力,王存勇不顾家人反对,以自己的房产做抵押贷款95万元,并将其全部投入公司扩建中。目前,该公司吸纳80余人就业。

“铁人书记”,用命拼搏无悔人生。克服厌倦心理,无怨无悔投入,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动力和源泉。2018年4月11日入户走访时,王存勇不小心摔倒,造成右锁骨骨折。做完手术仅5天,他瞒着家人未办出院手续就回到村里,用带子吊着胳膊投入到紧张的扶贫工作中。5个月后,经检查发现,由于半年前摔伤,他右耳神经严重受损,留下了耳聋的终生遗憾。

“亲民书记”,用心凝聚民心。如何让贫困户甚至残疾人成功创业,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难点。刘书行,一级残疾聋哑人,脑子却十分活泛。为激发其脱贫斗志,王存勇筹措资金1万余元帮他建起爱心超市,使其月增收1000余元,顺利脱贫。因入冬前突降大雪,贫困户郑石军的5000余公斤大葱冻在了地里。为解决销售难题,王存勇冒着严寒驱车50余公里进城,先后在道路两侧及政府机关餐厅、小区、饭店门口,竖起“第一书记卖葱”的牌子。从早上5时到晚上9时,虽然王存勇饿了一天、满身泥土,但大葱被销售一空。郑石军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一定要脱贫。

“爸爸书记”,用智改变贫童命运。刘志远家中贫困,父母都是一级残疾,已经10岁了还没上学。为此,王存勇多方协调,成功把孩子送到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现在孩子已能登台演出,实现了“培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家庭”。有一次,王存勇去学校看他,孩子怯生生地说:“我爸爸哑巴,从小没有叫过爸爸,我能叫你一声爸爸吗?”孩子天真的目光让王存勇无法拒绝。从此,刘志远成了他的“干儿子”。(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赵少辉 文/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