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坚决筑牢金融风险防控堤坝
——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③

作者:濮轩理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08 07:34:58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定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明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常的预见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很早就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全面系统的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突出担当作为,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分别成立并充实了濮阳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濮阳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濮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濮阳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分析研判,相关部门出台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监控、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协同机制。着力防控重点风险,推动银行业机构有效防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地方法人机构流动性风险、同业业务和投资理财等突出风险。提升监管质效,加强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监管频次,发挥现场检查震慑力和提升非现场监管水平,密切关注辖区内金融业整体运行情况及变化趋势。开展法治金融共建系列活动,成立了濮阳市法学会金融法律服务中心。依托金融司法环境建设联席会,通过综合采取行政、司法、经济、舆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打击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等行为。成立濮阳市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形成金融管理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的合力控制,做到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风险不扩散,有效防控重大投诉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发生。开展专项行动,有序开展清理整顿,及时控制和消除风险隐患,实现规范与发展并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达到存量风险及时化解,增量风险逐步减少。

坚持底线思维,深入推进风险排查与治理。2019年,我市对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采取分类防控的方式,对风险点逐项化解,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效管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及时化解存量风险,严格防控增量风险。有序推进非法集资处置工作,强化宣传,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排查,落实责任分工,堵塞风险漏洞,消除风险隐患。加强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建立日常性监管机制,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并举,防止发生各类金融风险。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大排查力度,防范利用互联网非法集资等,保护投资群众的合法收益。加强金融服务,防止企业风险引发金融风险。充分利用过桥资金,减轻企业负担,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推进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做好企业纾困帮扶,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建立濮阳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加强基金运作,提高重点项目抗风险能力。加强平台公司投资项目收益管理和到期债券偿付工作。加强股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全面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到期债务偿付。

牢守服务本源,坚持在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当前,我市金融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但今年一季度突发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冲击,而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之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给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长期以来,我市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健全,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影响下,风险防控任务更加艰巨。要增强忧患意识,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眼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明确阶段目标,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厘清各相关机构责任边界,压实工作责任,通力合作,将防范关口前移,深入开展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重点业务风险监测排查。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与驻濮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预警监控、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协同机制。强化对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测预警分析,抓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风险监测报告、非法集资银行账户监测,建立负面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严防舆论风险扩散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挤兑事件。

防控企业资金风险。进一步排查企业风险,建立台账,分类施策,逐企管控。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采取暂缓还贷、利率优惠等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严格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优质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破除无效供给,坚决压减、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提升对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水污染防治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强化融资协调,采取“一企一策”,每家企业确定一个主办银行,明确一位金融服务专员。逐步扩大政府还贷周转金规模,提高使用效率,帮助中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减少资金链断裂风险。

防控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实现规范与发展并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达到存量风险及时化解,增量风险逐步减少,统筹推进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杜绝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较大的风险事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对违规行为责令整改并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防范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和关联授信风险,促进银企、银担互信互惠。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资本补充力度,通过减少风险资产、规范同业业务,降低杠杆率,缓释金融风险。对地方债务、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强风险预警,有效遏制增量风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金融风险是一项永恒的主题,是金融工作长期的任务。今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之年,要确保金融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