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向稳向好,濮阳同全国一样因时因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业复学,千方百计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境外疫情暴发增长势头仍在持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很重,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好全国、全市两会精神,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防大疫、持久战准备,在抓常抓长、抓细抓实上下足功夫。
要始终绷紧“思想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我市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落实“四早”“四集中”,在龙都大地打响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3月3日,全市17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确诊病例清零、疑似病例清零、新增病例清零、确诊病例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收治率百分之百、治愈率百分之百“五个清零和两个百分百”。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展现了濮阳力量、濮阳精神、濮阳效率。
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性高、传染性强、扩散性广、风险性高,随着复工复产复学,人员流动和聚集带来的反弹风险在增加,疫情防控任重道远。尤其是近段时间,个别省份出现聚集性病例、输入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疫情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防控还未取得最后胜利,松劲泄气要不得,马虎大意使不得。要保持足够的定力,慎终如始,常抓不懈,持续发力,才能让疫情不反弹、不逆转,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恢复创造安全稳定的条件。
要建立健全“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市级领导疫情值班调度、联系分包县(区)、专班推进等制度,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分工协作,各部门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各县(区)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各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广大人民群众听从号令、服从大局,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当前,我市主动适应新要求,采取新对策,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修订、梳理、完善了市级卫生应急预案,指导县级建立逐级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市级风险评估5次。通过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长效稳定的防控机制,织密疫情防控网,筑牢防火墙,让疫情防控实现常态化。
要推进生产生活“正常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一场危机,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并举,仍是一场大考。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疫情防控常态化是硬道理、大前提。我们要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化危为机,将各项防控工作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文章。
近期,国家、省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致力于补短板、强弱项。省委、省政府赋予濮阳变区划边缘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的战略定位,为濮阳市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复工复产提速扩面,为濮阳市经济复苏回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抢抓机遇,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一手牵两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立返校复学应急办公室,聘任“健康副校长”1156名、实现2217所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学生正有序安全返校复学。在全省率先实施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选派747名干部开展精准帮扶,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难题。推出发放1亿元消费券等一系列扩内需、稳增长措施,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增幅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开始由负转正,4月份全面由降转升、态势向好。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全面落实两会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上下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顽强拼搏的干劲,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落下的任务补上来,才能做到二季度填平补齐、三季度以丰补欠、四季度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