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脱贫攻坚主战场那群最可爱的人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25 07:16:51   

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  

要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习近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2000多年前,先民就一直渴求美好的小康梦。然而,日升月落千年过,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奋斗,却始终未能完全摆脱贫困的梦魇。  

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怀着对人民群众最浓的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诺既出,万山无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雨雪风霜,龙都大地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来自不同单位,年龄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他们有各自的困难,有卧床的老人需要尽孝,有身怀六甲的妻子需要陪伴,有年幼的孩子正需关爱,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奔小康。  

他们以黄土为笺,蘸心血之墨,带着群众甩开膀子、开动脑子、找准路子,绘就了一幅众志成城斩穷魔、干群携手奔小康的生动画卷。  

且让我们撷取几个画面,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触摸他们的炽热情怀。  

“现在倒好,人搭理,狗不搭理了!”  

6月,雨季,台前县清水河乡潘集村。驻村报到前一天,夜里突降大雨,当天雨停,只留一地泥泞。进村室前,赵敬涛使劲跺了跺脚。  

“来了,赵书记?”屋里三四个人,跷腿坐着,正吞云吐雾。赵敬涛不知是谁,忙应道:“来了。”  

“辛苦了,屋里乱,将就点……”寒暄后,一名老同志说,“村里大姓多,老闹矛盾,平时全靠老哥儿几个问点儿事。你是上边派来的领导,以后村里的事就全靠你操心了。”赵敬涛一怔:又穷又乱,还真是。  

第二天,入户调查。临近中午,日头火辣辣地毒。赵敬涛一边抹汗,一边走进贫困户苑兆云家。刚进院,“汪汪汪”,一条大狗从窝里窜了出来。虽说被拴着,赵敬涛还是被吓得一激灵。“我是咱村第一书记,刚来,来看看咱有啥需要。”赵敬涛满脸堆笑。“俺需要的多了,得看你能干点儿啥。要不你先修修这烂路,修好了俺给你磕头作揖。”苑兆云不知哪儿来的气。

被“轰”出来后,赵敬涛窝了一肚子火,但心想:自己是市委组织部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群众有困难,有怨气也正常,自己一定得沉住气。一番思忖,他打定主意: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成,这第一把火,就从修路开始烧。  

赵敬涛开始一趟趟往返于市、县、乡、村。一天夜里,9点多,夜深雾重,从市里办完手续开车回村时,车子被一辆重型货车追尾。如果大货车再快一点,如果前面还有一辆车……他不敢想,也没敢吭,家人至今不知。2个多月后,资金到位。又2个月,村西主干道及12条胡同全部硬化,路通灯亮。  

通车当日,路口黑压压地站满了人,一个个都咧着嘴笑,有的家门口还响起了鞭炮声。“赵书记,俺是大老粗,过去说话没轻重,你可别往心里去。”看见赵敬涛,苑兆云倒是没有磕头作揖,只是挠着头走了过来。赵敬涛使劲拍了下苑兆云的肩膀,笑了。  

没人“较劲”了,赵敬涛自个却较起真来:“不能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为了给村里争取投资960万元的农业项目,他在村里连续待了87天,妻子埋怨他不顾家,通话中只能赔不是,女儿病了顾不上内疚只能装心底。端午节当天,妻子与老人孩子一起,只好带着粽子来村里看他,他瞬间湿了眼眶!  

殚精竭虑,寒来暑往,潘集村路通了,灯亮了,水畅了,群众心里敞亮了。连“刺头”苑兆云也时常跟他闹两句:“当初你来俺家那会儿,狗搭理你,人不搭理你。现在倒好,人搭理,狗不搭理了!要是当时你拍拍屁股走人,咋会受这份累?”  

同样以路为媒的,还有“老交通”谢启义,市交通局驻濮阳县梨园乡封寨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二年5月,村里修路与危房改造同时开工。因为雨季将至,他白天晚上盯着干,就怕队伍施工慢。一天夜里,从工地回村室路上,一颗钢钉透鞋而过,直入右脚心。环顾无人,他一屁股坐地上,将钉拔出后,血汩汩往外冒。摁了半天,他一瘸一拐地挪回村室,用酒精消消毒了事。  

一周后,脚已不疼,患有静脉曲张的小腿却浮肿起来,红里透黑。他不敢怠慢,赶紧开车到市中医院。经检查,右腿下肢血管栓塞。医生严令:住院治疗,一刻不得耽误。2周后,小腿险情刚过,满脑子都是修路、盖房的他,背着医生和家人,拄着拐,偷偷溜回村里。乡亲们得知,纷纷拿着自家土鸡蛋和瓜果来看他。他心想:“回去就是挨家人一顿吵,也值!”  

“俺以后跟着你干,流汗总比流泪强啊!”  

“还以为要给咱上啥大项目呢!”  

“就那臭水沟、烂泥塘,有啥好整的?净瞎折腾!”  

“咱这背河洼,再整还能整出花儿来?”  

…………  

听说来村扶贫的第一书记要拿村头的臭水沟开刀,范县王楼镇东张村的老少爷们又失落又奚落。  

郭东生,省水利厅来的,知道被人戳脊梁骨,又气又屈,但更多的是急。为了说服这帮“老倔头”,他决定各个击破,挨家挨户做工作。“环境好了,住着得劲,还能挣钱。要是每年有1万人来参观,连吃带玩每人花30块,这是多少钱?”他掰起指头算起账。对于群众心里的小疙瘩,他耐着性子化解。“那得花多少钱?这钱谁出?”“放心,反正不让你出!”“挣了钱归谁?”“当然归大伙。”终于,大家决定跟着他“折腾”一回。  

不到两年时间,郭东生协调资金2000多万元,然后又用三步走,将钱变成“钱”景。第一步,将钱“砸村里”:修路、通气、排水、建广场,村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第二步,用钱“打水漂”:挖沟、疏渠、栽花、种树、增景,一通水,小桥流水人家、清风游船鱼虾,村民惊呼:“俺啥时候住到这俏江南来了?”第三步,把钱“扔岸上”:建景观步道、玻璃栈道、沙滩浴场、美食一条街、商业步行街、生态观光农业……  

再问那些想不通的“老倔头”,大家抿嘴一笑,开始对“水书记”赞不绝口:“上边下来的书记能一样吗?俺算是服了!”“这么整,以后光坐着收钱就行了!”……  

群众的口碑是最高奖赏。然而,要赢得群众认可,对谁都不是件容易事。省环保厅来的孟庆伟,刚到台前县打渔陈镇梁庙村时,一样不受待见。“蛤蟆叫,淹梁庙,你说他来咱这儿能干啥?”“嗨,咱这叫山清水秀、鸟不拉屎,环保干部来咱这儿不正好?”……很快,村民夹枪带棒的话传到孟庆伟耳中。  

没想到,孟庆伟不信邪、不吃瘪!梁庙村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还真就适合干山清水秀的设施农业。说干就干!他开着自己的车,带着村干部和贫困户到处看,看别人怎么干、怎么赚。看到别人黄土地里能生金,乡亲们心动了,最终看上了海棠种植项目。  

万事开头难。孟庆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分组开会讲政策、消疑虑,指导村里组建专业合作社,负责种苗、培训、指导并保价回收。在他的努力下,300亩水果采摘园和蔬菜种植大棚很快拔地而起。北美海棠、苗木花卉之类的稀罕词,成了村民的嘴边话。近70岁的梁吉玉,还成了孟庆伟和项目的“代言人”:“土地流转费一年1000,干点零活一月能挣五六百,年底还能按土地面积分红。你说,搁以前这事敢想不?”  

如今,跟梁吉玉一样的“代言人”,梁庙村有的是。天刚泛鱼肚白,60多岁的王俊高睁开惺忪睡眼,洗了把脸,骑上电动车直奔村头奶牛养殖场。几分钟后,王俊高先将牛牵到挤奶车间,然后换上挤奶工作装,再将已消毒的玻璃瓶安装到机械挤奶器上。对这个活计,他早已轻车熟路。“一天干8个小时,一月挣2000多,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俺很知足。”王俊高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妻子有心脏病干不了活,他又没法出去打工,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养殖场建好后,他第一个报了名。拿到第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时,这个倔了大半辈子的老爷们儿流泪了,对孟庆伟说:“俺真是穷怕了。俺以后跟着你干,流汗总比流泪强啊!”  

“小明轩咋办?”  

腊月二十九,晚8点,姜平军终于从台前县马楼镇后李楼村回到家中。推开门,各种美食早已上桌,父母妻儿正翘首以待。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一顿胡吃海喝,一阵胡叨乱侃。  

11点多,刚躺下,他忽然坐起,将妻子吓了一跳。“小明轩咋办,咋过年?”“明轩是谁?”“村里一个孤儿,才8岁,父亲得病死了,母亲离家出走……”说到这里,他坐不住,要给村里打电话。妻子劝慰说:“这么晚了,还是大年二十九,人家说不定喝点酒睡着了,解决不了啥问题。明天一早吧,我跟你一块去村里,商量下咋办。”  

辗转反侧,半夜无眠。早晨6点,薄雾未散,姜平军跟妻子开车往村里赶。2小时后,他将村支书从被窝薅出。还没等村支书反应过来,他劈头就问:“小明轩咋办?”  

3人行至明轩家,孩子刚起床,敞着胸,露着脚趾。情之所至,姜平军夫妻2人移步上前,紧紧抱住孩子。将孩子带到村支书家一番梳洗,姜平军夫妻又带他到附近集市,买了一双棉鞋、一身新衣,并掏出200元钱给了小明轩。时近中午,姜平军夫妻要走,小明轩紧紧搂着姜平军妻子不放手,问道:“你是妈妈吗?”她泪如雨下。俩人一合计,决定把孩子接到市里过年。吃百家饭长大的小明轩也不认生,在城里过了个年,足足胖了五斤。  

年后,姜平军赶紧将小明轩的情况向市文广旅体局党委汇报。为了给孩子谋一个长远出路,在姜平军的建议下,局领导立即沟通协调濮阳杂技艺术学校。一番介绍,学校特事特办,不仅给予录取,还给予特殊照顾,免去孩子所有费用。  

如今,在学校里,小明轩不仅衣食冷暖有了着落,还能学到一技之长。逢年过节,不管姜平军在不在市里,妻子总会将小明轩接到家中,让孩子每逢佳节“胖三斤”,而非“倍思亲”。  

同样“感情用事”、不怕麻烦的还有范文彬,范县自然资源局驻城关镇西张青营村第一书记。  

刚到西张青营村,村干部领着范文彬挨家走访。走访到一家时,范文彬倒吸口凉气。三间配房,门檐残缺,屋脊下陷,屋顶一个面盆大的窟窿,天窗似的,呼呼漏风。东、西墙都倒了一截,墙根处败草参差,真称得上“东边看日光,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  

范文彬径直走向正房。从正房里出来个青年,站在墙根,衣衫破旧,低头不语。村干部说,户主叫刘生贤,患有偏瘫,生活难以自理,妻子因病去世,站在墙根的就是他儿子刘振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父子俩的生活过一天少两晌。  

“这房子恁破,咋不修?一旦出事,人命关天!”范文彬问。村干部叹气说:“打过申请了,但资金还没下来。”范文彬沉吟一会,说:“我想法抓紧办!”2周后,范文彬用落实到位的危房改造项目资金,买来沙子、水泥,还请了几个泥瓦匠。一番捯饬,屋顶窟窿补上了,又压了一色红瓦,院里还铺了水泥地面,很漂亮。  

帮人帮到底。范文彬经常找刘振乾闲聊,聊啥都行,只要他开口。有时,范文彬会趁机夹带点“私活”,给他讲讲目前的扶贫政策,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一天,刘振乾问:“那我这样的能干点啥?”范文彬喜出望外。现在,刘振乾就在离家不远的厂子里干零工,人精神多了,见人也热情,没事的时候除了照顾父亲,还会到村室转转,偶尔动手帮忙擦擦桌子扫扫地,让人连连称奇。  

“现在,我敢跟同学们开玩笑了!”  

韩影(化名,下同),15岁,台前县马楼镇后韩胡同村人。因父亲残疾,母亲智力障碍,他从小随外嫁的姑姑长大。然而,自打懂事起,他一直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不跟别的孩子玩,经常一个人发呆。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他回到村里。面对一群对他知根知底的人,他无处可逃,只能将自己整日关在房中。  

闻讯,半生教书育人的第一书记武模戈决定用老法子一试:用教育启心智、治愚病、刨穷根。  

吃饱穿暖是前提。武模戈一趟趟敲门、问讯、填表。可是,韩影从不问干啥,眼皮都不抬一下,仿佛老僧,枯井无波。武模戈不在意,还是一趟趟县、镇、村地“折腾”。1个月后,再次敲门,武模戈一边将特困供养证塞给韩影,一边高兴地说:“小子,拿着,今后你们一家三口一月1500,吃喝不愁了。”韩影一怔,开始读证上每一个字,读完,正欲开口,武模戈已转身离开。  

“要的就是这效果!”武模戈知道,他已成功将一颗石子投入韩影心中,不起浪花,也泛涟漪。为了让韩影心中疑团不断发酵,武模戈故意晾他2天。其间,他向“东家”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汇报了韩影的情况,以待东风。  

第三天,进门后,武模戈单刀直入:“孩子,现在你父母吃喝不愁了,你愿意继续读书不?”韩影摇头。“我是大学老师,去我的学校,我可以帮你!”韩影又一怔。“孩子,你放心,我保证没人会知道,更没人笑话你。”武模戈扶住孩子肩膀,给他打气。韩影终于鼓起勇气,点了点头。武模戈赶紧联系“东家”,“同意”,一切水到渠成。  

入学时,武模戈替韩影准备了新被、新褥、新衣,还为他申请了勤工俭学。没多久,韩影给武模戈打电话:“叔,我在学校学得好、吃得好,很开心。现在,我敢跟同学们开玩笑了!”挂断电话,武模戈感慨良久:“教育,救了他。”  

“就算郭书记走了,俺也不会再受穷了。”  

郭冰,南乐县组工干部,自到寺庄乡古念村驻村扶贫起,他就对村“两委”说:“村支部的作用不是自己干,而是要做‘领头雁’,带着干。”为了真正让党员带头冲锋,郭冰将全村划分为若干区域,成立网格化互助小组,每名党员分别联系1到2户贫困户,让贫困户困难随时有处诉、难题随时有人解。  

李占勇,党员,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餐馆,后又流转土地种植黄桃70多亩。村网格化互助小组成立后,他积极响应号召,与不能外出务工的5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安排其到餐馆或种植基地打工,使他们不出村就能挣到钱。  

“眼瞅着俺要重新变成贫困户,是郭书记和占勇组长把俺拉了回来。”脱贫不久的李玉波因父母年迈,无法外出务工,又面临返贫危险。为保障李玉波一家的长远生计,郭冰协调安排李玉波到李占勇的基地里承包了几亩桃林。“不用操心门路、技术还包销,俺只管出把子力气就行。就算郭书记走了,俺也不会再受穷了。”  

同时,脑子活络、见多识广的郭冰,还琢磨起了“乾坤大挪移”:把全县党员“N+N”结对帮扶活动变个样,嫁接到村里,以致富能人、技术能手为主体,成立种植业带动组、养殖业带动组、转移劳力组、转移就业组,共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党员与全村群众结成小组,不搞啥虚的,目的只有一个:解难题,共富。”他说。  

无职党员闫自周与葡萄收购商熟识,贫困户李兰山有种植技术,一拍即合:成立种植业带动小组,流转土地,搭起大棚种葡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  

赵敬涛、谢启义、郭东生、孟庆伟、姜平军、范文彬、武模戈、郭冰,他们及其事迹,只是我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的缩影。  

除了他们,还有通过发展秋葵种植项目,带领60多名群众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的范县县委宣传部驻该县龙王庄镇祝桥村第一书记闫慧;有用足用活政策,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调整种植结构、助群众出国务工等方式,带领人均耕地面积仅0.2亩的所驻村实现脱贫致富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濮阳县渠村乡大芟河村第一书记赵双同;有带领村“两委”率先成立全镇首家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合作社的市委统战部驻台前县马楼镇王相吴村第一书记焦文锋;有敢于担当、勇赴脱贫攻坚一线的濮阳日报社驻范县张庄乡张沙窝村第一书记赵建敏;有将“因为你是第一书记,所以嫁给你”作为忠贞誓言,扶贫路上比翼双飞的市信访局驻台前县清水河乡西孟楼村第一书记张煜及市政府法制办驻范县张庄乡后房村第一书记王少一……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领袖号召铿锵有力、鼓舞人心,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今年底,我市范县、台前两县贫困县帽子必须如期摘掉;2020年,全市未脱贫人口必须如期脱贫、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时不我待,任务艰巨。  

脚踏泥土,心怀真情,全市千百个驻村第一书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2020年已近在咫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有千万个理由相信,我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继续谱写更加精彩的故事和更加绚丽的篇章。  

致敬,全市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主战场那群最可爱的人!(记者 杨少军 杨慧 李振涛 袁冰洁 通讯员 王为峰 赵华 文/图)

扶贫感言

脚踏泥土铸丰碑 心怀真情事伟业

武模戈:自2014年驻村开始,在近2000个日夜的朝夕相处中,我和后韩胡同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后韩胡同村正在变美变富变文明,我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及精神境界也正在提高。当年,被派到后韩胡同村时,我曾一度认为到村里任第一书记不过是走走过场。可是,几年下来,我真切地感受到,脱贫攻坚是中国数千年来从没有过的大事、好事。我坚信,脱贫攻坚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和14亿中国人一起,和所有第一书记一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继续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天不脱贫,我一天不脱岗。  

姜平军:我从2017年来到后李楼村任第一书记,2年多来在和村民打成一片的同时,也为村里做了一些事情,也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村民对我的认可和感谢,也是对党和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感谢。在村里2年多来,我深切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太重要了,农村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基层党组织是否健全、是否有力、是否能发挥作用。经常有村民告诉我,第一书记住在村里,帮他们脱贫致富,就说明党没有忘记他们,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赵双同:从2016年4月到现在,我来到大芟河村任第一书记已经3年多了。很多人说,我花白的头发是扶贫工作给累的,但相比于扶贫工作的辛苦,我更享受那份充实和价值。在和群众朝夕相处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将在中国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是对中华民族、对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能够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参加到这项伟业中,我感到非常振奋,也非常珍视这份荣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和大芟河村群众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负党的重托,不负群众期望。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