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治乱,猛药去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曾经令人触目惊心的秦岭生态环境破坏、太湖水污染等典型案例背后,无不存在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姑息纵容、处罚偏软、问责不力问题。治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教训深刻,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保障人民健康为目的,堵源头、治沉疴、建制度、调结构,重拳出击、铁腕治污,修订《环境保护法》,长出了严惩违法行为的“牙齿”;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起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层层传导环保压力;开展中央环保督察,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治污力度之大、监管执法之严前所未有,才有了越来越多地方实现绿色发展,越来越多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当前,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狠”“准”治污,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环境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改善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工业偷排、违规施工等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小散乱污、黑加油站、流动加油车屡禁不止,散煤取暖、秸秆燃烧、烟花爆竹燃放此起彼伏,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不强、治污决心不大、工作作风不实,在于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执法不狠、手腕不硬。严峻的形势告诫我们,只有坚持铁心铁面铁腕治污,严密管控、严格督导、严厉问责,才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濮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必须铁心治污,严密管控。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环保就是抓发展”理念,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决克服消极懈怠、畏难怕事思想,切实转变标准不高、不敢担当等作风,务必算好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和发展账,始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工作韧劲,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要突出问题导向,开对药方,精准施策,严密修订管控标准,严格执行管控措施,切实提升管控效果,不搞一刀切,不打乱仗,持之以恒科学治污、精准治污。要学会弹钢琴,对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管控,特别是扭住“三散”污染治理这一牛鼻子,狠抓散乱污动态清零、工地扬尘“八个百分之百”、重型柴油货车绕行市城区、全域散煤禁烧等重点领域管控;密切关注重污染天气时段,实施加严一级管控、延迟一天解除;紧盯重点区域,制订差异化管控方案,确保措施落地、招招见效。
必须铁面督察,严格督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实践证明,开展环保督察,对于发现和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压实各级各部门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用好督察这把利剑,层层压实环保责任,无论涉及谁,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无论其背景多强大,各级督察人员都要挺起腰杆,拉下黑脸,不讲情面,决不姑息迁就。要通过督导层层传导压力,坚决压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坚决夯实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开展现场督查和专项巡察,带着“望远镜”把形势看清,带着“显微镜”把问题查准,一锤砸住症结,一刀剜除病灶,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要创新督察方式,综合运用挂牌督办、专人专案专办、协调督察、联合督察等方式,加大督察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确保环保督察利剑永不蒙尘。
必须铁腕执法,严厉问责。生态环境保护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谁破坏了生态,就要拿谁是问,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者,必须严肃追责。要坚持“准、狠”原则,点准脉、下狠心、出重拳,对推进慢、落实差、虚于应付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交办、跟踪催办、雷霆查办,依据《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市直部门违法违规问题量化问责暂行办法》《县区督察发现问题量化问责办法》等规定,从严从重加大问责处罚力度,决不搞下不为例。对企业非法生产、工地非法施工、散煤非法销售、机动车非法上路、黑加油站非法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一律顶格处罚,对企业法人、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采取约谈、列入诚信黑名单、拘留等必要措施,构成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要持续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及时处罚、曝光、问责,持续强化问题整改,持续保持高压威慑态势,真正把市委市政府强化生态保护、打赢治污攻坚战的要求落到实处,让濮阳人民共享蓝天碧水净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