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我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统筹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动员全市上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补齐短板、提升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濮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看成绩:全市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全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1%,比2012年提高30.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7%,提高5.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3%,提高22.3个百分点,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建成农村标准化学校870所;加大市县城区学校建设力度,累计新建学校52所、改扩建96所,新增学位17.4万多个。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加大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学校数量由43所调减到16所;高等教育实现突破,在校生超过2万人,依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结束了濮阳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获批成立,濮阳技师学院晋升大专,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申报通过初审。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68.3%,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8.8个百分点。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245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5所,72个乡镇建成标准化中心幼儿园。我市被评为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市、省家庭教育示范市。加大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力度,累计投入7.7亿元,惠及中小学生16.6万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濮阳县创建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我市连续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设立特殊教育学校6所,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逐年提高。我市累计发放资助资金10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9.1万人次。
定目标: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教育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学习型社会基本形成,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我市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和人才强市。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通过发展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全市有103名学生疑似辍学,各级党委、政府要和学校、社会、家庭一起,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切实杜绝辍学现象发生。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办法,支持发展特殊教育。目前,我市共有大班额教学班2643个,占比19.6%,超大班额教学班1715个,占比11%。对此,我市要因校施策,合理分流学生,确保到2020年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0%以内,超大班额全部消除。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让乡村师生享受便捷的优质教育资源。
科学规范发展学前教育,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到2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就近入园。今后,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新城区开发和居住区建设、黄河滩区迁建必须将配套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改善办学条件,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工程,落实国家校舍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扩大高中教育资源。高考综合改革实行后,建立适应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机制,需要相应的办学条件作保障。各县区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为选课走班教学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保障。
落实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按照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核定教职工编制,面向行业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设立兼职教师特设岗位,并根据社会薪酬情况核定工资标准。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经费核拨机制改革,参照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办法,制定我市办法和标准,推行公办职业院校按在校生人数、专业类别和办学质量等因素核定财政拨款,激励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省高等学校规划明确提出,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在濮阳、鹤壁、漯河、三门峡、济源等5市布局本科学校。支持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专业实力,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成为一所独立办学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医专、濮阳技师学院结合自身优势,注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依托市油田职业中专,申办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目前,我市共有民办学校1074所,其中幼儿园801所、小学130所、初中17所、普通高中18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培训机构104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民办学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引导民办学校高水平发展。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民办学校任教。
强师资: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市统筹解决教师编制问题,以保障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每三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坚持“调剂、补充、压减、引进”多管齐下,实行动态调配。
强化教师生活待遇保障,全面提高教师待遇。实行特殊补贴。从7月1日起,落实覆盖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生活补助,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范县、台前县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濮阳县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每月200元、400元和600元执行,非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按每月200元、300元和500元执行。原来补助政策低于省定标准的统一调整为省定标准,高于省定标准的不得降低。教龄补贴,在原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教龄每增加一年,每月增发10元。班主任补贴,全市统一标准定为每月不低于400元,原来高于本标准的不得降低,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标准。改善住房条件,加快中小学教师“两套房”建设,三年内基本完成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让农村教师在村中教学有房住;五年内基本完成农村教师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让农村教师在城镇有保障性住房。
改进教师职称评聘,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将幼儿园、小学提高5%,初中、高中提高8%左右。职称评定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在农村学校从教男教师满30年、女教师满25年的,只要符合条件,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为高级职称。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和特级教师,要把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一项条件。(记者 李娇)
教育工作者热议教育大会
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我市各校积极召开座谈会,学习此次大会的政策精神,各级教职工纷纷表示深受鼓舞,将全身心投入我市教育工作中。
市第十中学校长王广英称:“7月23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无比振奋。特别是提到要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工程,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作为一名基层校长,王广英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落实本次大会的精神:成立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一名省名校长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凝聚办学思想,分享办学智慧;带一支优秀教师队伍,聚焦立德树人,践行本真教育;办一所群众满意的学校,让学生喜欢,让社会满意。
市第五中学教师翟凤格表示,大会中提到要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完善保障机制,实行特殊补贴,改善住房条件,这些举措极大激发了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加压奋进,开拓创新,为我市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记者 李娇)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