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地空间发展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1至6月,化工基地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0.14亿元;公共管廊、污水处理等重大配套设施不断提升……这是记者7月9日自市工信局获得的信息。这充分表明,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力推动下,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切实转变思路
谋划高质量发展
我市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的1/3,占全省化工产业的1/5,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市化工产业虽然已达到千亿级规模,但与上海、南京等先进地区化工产业相比,还存在传统产品比重较大、高端产品较为欠缺,产业链纵向和横向延伸较少、企业之间关联程度较低等问题。此外,我市化工产业零散分布于濮阳县、范县、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地区,化工围城问题较为突出、协同发展效应不明显。
在化工产品结构性过剩的市场形势下,我市化工产业怎样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多元化发展和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市化工产业如何顺应新变化新要求,实现园区化、绿色化发展?
为解决我市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难以发挥集群效应,高端、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小等问题,经过研究论证,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空间相邻、产业链接、设施共享的市化工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范县产业集聚区(濮王产业园),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推动我市化工产业向一体化、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
2018年11月16日,省政府批复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支持濮阳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4月25日,在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宋殿宇提出,要把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基地、河南省产业转型先行示范区,为新型化工基地建设确定了发展方向,指明了发展路径。
加快基地建设
夯实产业基础
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聚焦规划编制、精准招商、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强有力的议事决策机构、咨询机构和工作推进机制。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对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规划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化工基地空间发展规划和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电力、供热6个市政专项规划编制已完成并审议通过;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三大集群发展规划和物流仓储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生态水系和防护林带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正在进行项目包装。随着“1+N”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化工基地工作重心从规划阶段转入全面实施阶段。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围绕“一基五链三集群”产业体系构建和基础设施完善,积极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019年,新型化工基地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1个,概算投资935.99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57.36亿元。141个项目中,产业项目88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53个。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0.14亿元。盛通聚源聚碳酸酯(3D打印材料)、君恒重蜡加氢等45个项目加快建设,中原石化DCC、中宏环保环氧丙烷等96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配套设施不断提升。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实施基地连通道路、公共管廊、生态防护林、污水处理等重大配套设施项目。协调日濮洛原油管线在濮预留分输站和输油能力,全力推动东明至范县输油管线接通工程;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实训)濮阳基地投入运行;濮润2×2.5万千瓦背压机组、渡濮户输气管道、鄂安沧输气管道支线工程、文23战略储气库(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开展天然气交易中心前期工作,基地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蓝图已经绘就
奋进正当其时
我市化工产业形成及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下降,我市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资源优势日渐式微。当油气资源禀赋不复存在,我市化工产业怎样找到新的比较优势,蓄积能量实现二次腾飞?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建立高质量的新型化工基地,将其打造成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绿色示范园区。对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心!
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顺应了产业发展趋势。化工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资金技术密集等特点,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化工企业正加速向消费市场集中区转移,加速向一体化、基地化、循环化的园区集聚。中原地区作为消费市场核心区和资源流通交易集散地,建设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有利于与京津冀、环渤海、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发展。
我们有建设新型化工基地的坚实产业基础。我市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时是华北、中原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枢纽,有储量104亿立方米的文23战略储气库和储量6亿立方米的文96调峰储气库。经过30余年发展,我市化工产业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化工产业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有力的人才支撑。《中原经济区规划》《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大规划,均提出支持濮阳发展壮大石化产业、建设化工基地。
我们有建设新型化工基地的强有力组织保障。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已成为濮阳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市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在此次机构改革中,我市新组建了化工产业发展局,专门指导化工产业发展,推进化工项目建设。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新型化工基地为我市化工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无疑是濮阳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作为濮阳新型化工基地的开拓者、建设者、见证者,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主动作为,不断开创化工基地建设新局面。
(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杨俊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