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出彩河南人”之2019最美教师候选人出炉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12 07:00:57   

记者近日从“出彩河南人”之2019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组委会获悉,2019最美教师20名候选人已经正式产生。即日起,公众可通过网络、微信等途径进行投票。  

“出彩河南人”之2019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主办,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河南教育报刊社教育时报、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承办;旨在挖掘宣传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展现新时期河南教师美丽阳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形象,展现广大教师潜心育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激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争当最美教师,成就出彩人生,引导全社会关心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形成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截至5月17日,组委会办公室共收到各地、各校上报事迹材料163件,经过初评,最终确定了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英满城小学教师王艳着等20名候选人。现将候选人名单及事迹公布(按姓氏笔画为序,详见今日第三版),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选出您心中的“出彩河南人”之2019最美教师。  

投票平台:“河南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河南卫视”微信公众号、“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号。  

投票时间:2019年6月12日8时至6月19日8时。  、

“出彩河南人”之2019最美教师候选人事迹简介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jpg

01.白冰 男,1976年生,开封高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书写笔直人生的“弯腰哥”  

工作21年,白冰培养出3名高考全市第一名的学生。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他每天需要拄着拐杖上课,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弯腰哥”。他还罹患尿毒症,但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  

课堂上,他知识渊博、语言幽默,深受学生喜爱。他的历史课不只是时间和事件的堆砌,而是有生命力地再现历史。他将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健全人格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课下,他帮助学生支起书架、组织读书会。他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品质深深感染着学生,是学生心目中的“启蒙者”。  

他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讲台是他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弯腰书写着笔直的人生轨迹。2015年,白冰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jpg

02.王艳着 女,1980年生,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英满城小学教师  

关键词:打磨“好玩数学”的“童话女王”  

王艳着扎根农村,淡泊名利,从教19年硕果累累。她童心不泯,教育情怀浓厚。为鼓励孩子们学习,自刚上班还没发工资时开始,她就手工制作彩色五角星和精致的纸花,带领孩子们收集废品卖钱买奖品,奖品人人有份,哪怕是班里文化课成绩最差的孩子也能得到奖励。她善于创新,用简单的折纸游戏就能轻松俘获孩子们的心,把枯燥的数学题变成有趣的童话,把孩子们平时遇到的易错题和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孩子们因“趣”生“趣”,爱上数学。同时,她还通过网络支教,为乡村孩子送上“好玩数学”课程。  

王艳着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中国好人、河南省“李芳式”好老师。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2.jpg

03.方兴华、方书典父子  

方兴华,男,1962年生,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孙台希望小学教师;方书典,男,1991年生,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孙台希望小学教师  

关键词:父子携手撑起山区教育的一片天  

“咱们山区贫穷落后的根源就是没文化,留下来当个老师,救救咱们全村的娃娃吧!”1983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句话深深扎在刚刚高中毕业的方兴华心里,他拿起课本走上讲台,一干就是36年。作为一名教师,方兴华的业务能力强,几度成为当地教育的“救火英雄”,让在外地求学或辍学在家的孩子返校读书,扭转学校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连年下滑的状况。他动员妻子到学校无偿照顾学生的生活,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为解决学校教师紧缺问题,为学校注入年轻力量,他还说服儿子方书典放弃高薪工作返乡从教。从教后的方书典勇挑重担,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在山区教育的大舞台,方兴华、方书典这对父子兵携手撑起一片天,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优秀先进工作者。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3.jpg

04.刘先生 男,1979年生,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关键词:带领学生不断挑战高水平赛事的职教人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除了正常教学工作,辅导学生参加比赛成了刘先生生活里的重头戏。他所带领的学生先后获得多项优异成绩:2018年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他辅导的学生在省赛荣获三轴第1名、五轴第3名,全国决赛获得全国数铣项目第1名、数控加工中心第1名;2018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获得全国二等奖……耀眼的成绩少不了背后辛勤的付出,训练期间,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次日凌晨一点多才能回到住处。学生休息后,他还要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脑子里时常紧绷着一根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生一次次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他也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教练、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4.jpg

05.许永恒 男,1974年生,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关键词:开创“两访一会”工作法的中职教师  

许永恒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远离家乡到浚县执教。他对待工作充满爱心、耐心和细心,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状况,他开创“两访一会”工作法,在校接待家长来访,课外时间到学生家中走访,不定时分小组召开家长会。执教以来,他走访过300余个学生家庭,走遍了浚县的乡镇。22年来,他资助学生50余人,多名受资助学生考上大学。其中,10余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3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他调入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投身职教工作,在新的岗位续写教育初心。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先后被评为全国课题实验先进个人、河南省优质课教师。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5.jpg

06.许运锋 男,1984年生,汝州市大峪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坚定山区教育信念不动摇的第一代特岗人  

2009年,作为第一批特岗教师,许运锋被分配到汝州市大峪镇偏远山区的中学教学。特岗转正后,按照规定,他符合到城区或回户籍所在地任教的条件,却毅然放弃了调动机会。为能够安心扎根在山区任教,他还让妻子调到了山区,一起担负起山区教育的重任。  

他坚信,一名学生对于一个家庭就是百分之百,不能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习新的课程改革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所教学科成绩连年位居全市前列。他先后被评为汝州市教学标兵、汝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6.jpg

07.杜战领 男,1963年生,济源市坡头镇苇园村教学点教师  

关键词:山村教学点的全能教师  

杜战领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干在大山,至今仍在坡头镇偏远深山里的苇园村教学点工作。在教学点工作的37年里,他无怨无悔,因为他的心一直系在大山里留守儿童的身上。每当想起孩子们期盼的目光,他总想着怎样才能给留守的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习好,掌握更多知识。  

他对差生从不歧视,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鼓励、指导他们,使他们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孩子们生病的时候,他第一时间给他们看病买药,坚持放学时将他们送到家里,坚持对困难建档立卡学生重点帮扶,经常到学生家中走访。坚守大山的他多次被当地评为优秀教师。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7.jpg

08.李杰 男,1969年生,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莫家营小学教师  

关键词:将大爱融入细微之处的“当代武训”  

李杰扎根基层,坚守乡村,将大爱融入细微之处,从教29年,坚守深山教学点16年。他坚持每天接送学生上下学,每天中午给学生做饭,不断变换花样,尽量满足学生口味。他在教室一角设置服务台,提供热水、感冒药、创可贴等,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为困难学生缴纳学费,自费给学生安装无线网,给过生日的学生煮鸡蛋、买蛋糕。他还自费设立“李杰爱心基金”,专门奖励优秀学生和家庭困难孩子……他把看似平常的教书育人工作做到了极致,以无私的爱心赢得了业内的尊重与社会的推崇。  

李杰先后获评2017—2018三门峡教育人物、2018年度“中国好教师”。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8.jpg

09.李雅 女,1980年生,周口经济开发区许寨学校教师  

关键词:为师生点亮心灯的乡村名师  

在同事看来,李雅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教学能手”。她已撰写各类文章100余万字,成立了李雅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承担了2019年周口市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她是河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国培计划”特聘讲师,已在驻马店等地讲授观摩课和专题讲座36场。  

她还是学生的“知心姐姐”和留守儿童的“爱心天使”“老师妈妈”。近年来,她成功申请到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长期的图书专项资金和上海启明书社的“爱阅读”项目,让学校图书室拥有藏书1万余册。她先后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岗位标兵等称号。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9.jpg

10.李化勇 男,1961年生,信阳市罗山县彭新镇公山小学教师  

关键词:38年摆渡学生的“船夫”教师  

李化勇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船夫”,教师和船夫这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职业,却在他身上共存了38年。  

学校与村子隔河相望,如果绕水步行到学校,就要多走1个多小时的田间小路,横渡水库是最快捷的方式。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减轻家长的负担,38年来,他坚持用小船摆渡学生。  

他潜心研究复式教学方法,申请的县级课题《一、二年级复式教学方法初探》已结题,在全县得到推广。后来,他又申请了省级教研课题《农村教学点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2016年教师节期间,他在北京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0.jpg

11.张桂枝 女,1970年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师  

关键词:“一带一路”科技文化推广传播者  

张桂枝爱生如子,困难学生身边、生病学生床头总有她的身影。她因材施教、亦师亦友,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她根植中原大地,长期深入畜牧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扶贫,在漯河麻鸡品种鸡选育、家禽流行病检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还投身国家战略,担当传播信使,主持中亚“一带一路”重大专项活动,先后8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国立农业大学等地进行科技文化推广传播,扩大了河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身边的张丽莉”等。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1.jpg

12.周位群 男,1972年生,洛阳市第三中学教师  

关键词:学校里的“拼命三郎”  

有教育理想的老师、工作狂、拼命三郎……这是学生对周位群的评价。2014年6月6日,布置完高考考场,高度紧张和劳累的他在学校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他放弃至少一年以上的休假,直接住进了教学楼,让远在外地的70多岁父亲到学校照料,顽强地拄着双拐站在讲台上。这一拄就是5年多。  

他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坚守在办公室和班级里,始终和学生奋战在一起。历届家长都说,还没见过这样硬拼、这样热爱学生的老师。他先后被评为洛阳市首届“最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2.jpg

13.周福军 男,1972年生,新乡医学院教师  

关键词:创办“手机医学院”的医德师德先锋  

周福军是一名临床教师,除了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外,他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参与了长达6年的公益医疗志愿服务活动。他投入10万元,自带设备、自备课件、自行驱车,集结基层医生,走山区、下基层,推进技术下沉、科技下乡,对基层医生进行“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创办了“手机医学院”微信平台,让乡村医生能够免费学习。该案例入选国家卫健委优秀案例。  

在工作和公益活动中,他践行医德师德,传播正能量,为公立医院和医科大学的人文建设树立了榜样。2018年,他被评为河南省工人先锋号、新乡医学院最美教师。他的事迹先后两次被央视报道。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3.jpg

14.郑美玲 女,1978年生,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  

关键词:努力做豫派实践型教育家  

从教22年,郑美玲以工匠精神研究教学,所教的每一届学生中招成绩都遥遥领先,并在高中及之后的学习工作中展现出极强的学科素养和能力。不管多叛逆的学生,在她的影响下都会被激发出动力,得到明显的进步和提升;不管多后进的班级,在她的感染下都会逆袭成为那一届的“传奇班级”。她影响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更有学生对生涯的规划。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称她是“一姐”,家长称她是“女神”,同事称她是“钢铁人”。  

郑美玲一直朝着豫派实践型教育家努力,先后被评为中原名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入选“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等。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4.jpg

15.单崇新 男,1977年生,郑州大学教师  

关键词:痴心教育的科研巨人  

作为高校教师,单崇新长期扎根教学和科研一线,努力钻研,严谨治学。10余年间,他几乎没有周末和假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经过艰苦努力和辛勤付出,他先后取得了国际上第一个氧化锌基激子型电致发光、第一个可持续工作氧化锌发光器件、第一个氧化锌雪崩探测器等成果,研制出高品质克拉级钻石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他执教课堂,努力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之材。他指导的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中科院院长奖、朱李月华奖、研究生国家奖等奖励和荣誉。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5.jpg

16.洪晶 女,1982年生,安阳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关键词:为特教学生谋划未来的“刻瓷坊主”  

作为一名聋人教师,自身的经历让洪晶深深明白一个特殊孩子的成长、成才是多么的艰难。学校“刻瓷艺术工作坊”的成立是洪晶为孩子们点燃的星星之火。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到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可以看到希望与未来……  

她常常备课到深夜,为了一幅图、一个线条反复推敲;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新的技法,她还自费购买书籍,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外出学习。她所带领的“刻瓷艺术工作坊”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获得全国一等奖。工作之余,她参与策划的一系列残疾人认知宣传及体验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残疾人走向社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先后被评为安阳市文明教师等。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6.jpg

17.柴子清 男,1991年生,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师  

关键词:握紧教育接力棒的90后青年教师  

以校为家,一间实训室、一张简易折叠床、一条单薄毛巾被,成为柴子清爱岗敬业的真实写照。他是一名“奉献型”的带头人,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承担起学校航空工程部的多项工作;他是一名“智慧型”的教书匠,带领的无人机团队在全国无人机应用比赛中多次斩获大奖;他是一名“务实型”的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不仅在课余与每个学生谈心交友,还不辞辛劳地进行家访。  

作为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的风云人物,他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全国无人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航空业协会特聘专家。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7.jpg

18.郭文艳 女,1983年生,新乡市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  

关键词:乡村学前教育的领跑者  

2012年,郭文艳放弃城里优越的工作条件,到山区幼儿园一待便是7年。乡村的鹅卵石、玉米皮、树叶,甚被至丢弃的纸箱,都成了她的教学资源;她带领团队开荒建立生态种植园,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开创出适合孩子们发展的园本课程;她带领幼教团队创办全国第一所幼儿园附属大学——川中社区大学,让28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上起了大学,让家长的成长反哺幼儿园的成长。  

郭文艳在中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会上的报告,引起3000余名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乡村学前教育的领跑者。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8.jpg

19.黄沂娅 女,1964年生,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永远怀揣热情的“敬业女神”  

参加工作32年来,黄沂娅匆忙的身影、干练的作风、独特的创意、忘我的热情,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张默默奉献的名片,她也成了学校师生心中的“敬业女神”。  

她的丈夫曾突发脑溢血,昏迷五天五夜,情况危急,她日夜守护在病床旁。可是,丈夫刚有好转,她就加入到创文文案整理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到了晚上,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到病房继续照顾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她先后获得驻马店市优秀教师、驻马店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微信图片_2019061210370319.jpg

20.傅声雷 男,1965年生,河南大学教授  

关键词:土壤生态学的顶尖学者  

1996年,傅声雷从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硕士毕业后,到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际土壤生态学顶尖学者,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科研成果。2004年,他在美国博士后流动出站,经过认真考虑,放弃了在国外就业的机会,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  

2016年,他放弃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带着自己的两名已经毕业多年的博士生张卫信和邵元虎,到河南开始了新的征程。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目前,他带领团队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就是土壤生物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探究如何通过调控土壤生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