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弘扬劳模精神,展示工人阶级时代风采,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劳模风采录》专栏,让我们一起领略濮阳劳模的风采。
劳模,是一个饱含时代情感的标签。每个时代的劳模,都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主流的价值取向。
在今年我市推选的省劳模中,有这样3名劳模,他们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就是濮耐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科技术员张红锋,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采气工、高级技师王红宾,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濮阳大庆支行运营主管杨莹华。
工程设备喷补机、应用于异形定型制品成型的浮动工作台、应用于定型制品成型的自动排气装置、用于降低吨砖模具费用的硬质合金模具……5月13日,在濮耐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说起张红锋的技术发明,他的同事如数家珍。
“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技术员,只有咬紧创新不放松,才能干出个样子来。”张红锋说。
在研发工程设备喷补机的过程中,张红锋多次跑到合作钢厂做调研,找症结、破难题,最终耗时两个多月做出了一台崭新的喷补机。后来的事实证明,张红锋研发的这款工程设备喷补机,不仅比国外同类型设备便宜3万多元,故障率降低了80%,而且维护成本只有国外同类型设备的30%,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5倍,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
作为模具材料领域的技术员,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始终是张红锋努力的方向。张红锋研发的用于降低吨砖模具费用的硬质合金模具,使用寿命是原来的300倍,成本却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仅此一项,张红锋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省费用200多万元。业内同行纷纷称赞,硬质合金模具加工工艺的成功研发,为硬质合金这种高硬度、高耐磨材料在耐火材料模具行业全面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和张红锋一样,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采气工、高级技师王红宾的工作中也洋溢着创新活力。
普光气田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因其天然气中剧毒物质硫化氢含量高,之前国内尚无成功开发先例。在世界范围内,其开发也属一大难题。2012年,王红宾到普光气田参与开发建设。多年来,他立足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活动,先后攻克计量分离器排液流程不关井解堵、快开盲板渗漏等技术难题300多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厂级以上创新成果94项,为企业节支创效近亿元。
在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设中,王红宾从技术攻关、设备维修国产化、提升员工操作技能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了中原油田首席技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王红宾先后建成“王红宾学习创新工作室”“普光分公司技师工作站”和“仪表维修工作站”,聚合普光气田技师和高技能人才,开展生产难题研究、瓶颈问题攻关、仪器仪表维修等活动,摸索掌握了安全阀、流量计等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技术,研制了DN500阀门铜套解卡工具。特别是在仪表维修方面,王红宾通过拆洗、维修、组拼等方式,对检定不合格的600多件阀门、仪表进行了维修,修复利用率超过70%,解决了部分仪表国外进口周期长、制约生产平稳运行等棘手问题。
“营业所是农行面向社会的窗口,柜员办公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行的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这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濮阳大庆支行运营主管杨莹华和同事交流时常说的一句话。
杨莹华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练习计算机记账技术,认真钻研提高计算机记账速度的方法,分析影响办公效率的因素,摸索出一套提高打字速度和办公效率的“绝招”。
杨莹华曾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办理一笔简单业务,客户等待时间不超过3分种;办理一笔较复杂业务,客户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由于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她类似的“小目标”接连实现,在客户中留下了良好口碑。
坚持向创新要效率的杨莹华,自2015年以来连续4年荣获河南省农行系统业务技术比赛(中年组)第一名。面对沉甸甸的殊荣,杨莹华说:“创新是不变的旋律,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勇立潮头。”(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张俊达 梁振英 吴雪阳)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