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桃园村:美丽宜居的“世外桃源”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12 07:53:15   

微信图片_20190412075721.png

巍然屹立的“世外桃源”标志性牌坊。  

濮阳县清河头乡桃园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东临106国道,北依金堤,南望金堤河。全村人口1200余人,其中党员63名。该村2014年成为市级美丽乡村重点村,2015年成为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村……桃园村内文化墙上的一幅绘图就源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让我们感受到桃花源的安宁祥和、质朴恬静的生活,体现了桃园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微信图片_20190412075813.png

美丽的桃园村村口。  

近年来,桃园村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规划、保留村庄历史风貌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机制,以打造“世外桃源”为目标,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与综合文化服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微信图片_20190412075839.png

文化墙上的故事绘图。  

投入1000余万元,对主街道进行整改提升,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铺设路边石3200余米,栽种景观树2000余株,配备专用垃圾桶120个,建成全村下水管网6500米和一个污水处理厂。主街由一个个小巷口组成,每一个巷口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比如桃李巷就源于一位优秀教师在此居住,杏林步行街内曾住着两位知名老中医……文化墙上的一幅绘图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喻意桃园村就是美丽宜居的“世外桃源”。  

微信图片_20190412075904.png

古朴典雅的特色小巷。  

整改提升不仅保持了乡村的原汁原味,还将农耕文化、廉洁文化等元素融入景观,相继完成了主街巷农耕文化彩绘、步行街磨盘灰瓦等老物件怀旧风格铺装建设。  

微信图片_20190412075930.png

勾起乡愁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农耕文化博物馆是桃园村现存最古老、保护最完整的民宅,西屋建于1952年,堂屋也有30余年的历史。农耕文化博物馆保留了土屋、土灶、织布机、纺花车、石磨、辘轳等老物件。院里的老榆树树龄近200年,经历风雨沧桑,见证了桃园村的历史变迁。  

兴建的家风家训廉洁文化公园,将园林景观与廉洁文化有机融合起来。文化公园内的4张石凳上分别刻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的《诫皇属》中的8条古代著名家训;4处石块造型上分别刻有爱民的纪著、两袖清风的汲黯、忠孝的王崇庆、为官清正的董汉儒等濮阳县廉吏;10块自然石上分别刻有“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公平”“节俭”“勤奋”“孝亲”“清风”等词语。大家观赏风景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也筑牢了自身的思想道德防线,干部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微信图片_20190412080016.png

干净整洁的林荫大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万余元,建设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藏书2000余册,文化活动室里腰鼓、扇子、秧歌舞服装等物品齐全,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需求。村民自发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队等,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吃过晚饭,群众就伴着音乐,在文化大舞台上扭起秧歌、跳起广场舞,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桃园村还积极组织村民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举办各种比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实现了乡风文明与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  

微信图片_20190412080044.png

桃园村鸟瞰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桃园村利用东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了5处农家乐,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让游客品尝美味瓜果的同时,又能享受惬意的田园风情。村里正计划依托南部金堤河水资源,在桃园桥以东、金堤河两侧,发展占地1000亩的集大型游乐设施、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于一体的桃园湿地生态旅游带。(策划:吉子文 梁南阳 周源 张利敏 供稿:李世秀 赵少辉 霍继宏 刘敬伟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