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1元
■党和政府大力扶贫,小甘露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00元增至11991元
600平方米
■小甘露村600平方米的“迎红针织”车间,为该村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
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农民“八个梦想”在全市农村引起广泛热议。4月9日,记者前往黄河岸边的濮阳县习城乡小甘露村,聆听村民对农民梦想的理解。
小甘露村老党员侯俊修家的耕地里,绿油油的麦苗组成的“中国梦”3个大字格外醒目。70岁的侯俊修当过兵,退役后担任过20余年的村干部。“以前村里经常闹水灾,粮食不够吃,村民们就靠四处卖老鼠药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后,才实现了温饱。尤其是最近3年,党和政府大力扶贫,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4000元增至11991元,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脱贫了。”侯俊修对记者说,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他用小麦种下了“中国梦”。
小甘露村农民鲁保印说:“我父亲鲁现军是一等功战斗功臣,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珍宝岛战役。‘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咱家过上好日子。你们一定要争口气,带头在黄河滩富裕起来。到了那一天,别忘了在我坟前说一声。’他在去世前拉着我的手说。现在,这些梦想都实现了。”
啥是好日子?小甘露村脱贫户李成柱有着自己的理解。“俺是五保户,在扶贫政策帮扶下,俺家的危房翻盖成了新瓦房。俺养的18只羊春节前卖了,挣了1万余元;俺还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岗干活,加上入股光伏分红和领取其他补贴等,全部算下来,俺家每年总收入近3万元。吃穿不发愁、看病有补贴,晚上还能到村文化广场与大家一起扭几下,这样的日子不就是好日子吗。”
“以前因为穷,滩区不少孩子上不起学,校舍也破破烂烂。现在好了,小甘露村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新建的教学楼能容纳10个班,教室内安装了智能化教学设备,校园周围种满了紫薇树。学校软件、硬件不亚于城区学校,不少在县城上学的孩子都回来了。”小甘露村小学校长陈银所高兴地说。
记者发现,小甘露村最热闹的地方是村头600平方米的“迎红针织”车间,村里很多妇女在这里打工。“在家门口干活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孩子,好着呢。”一名妇女对记者说,村里最近又建起2个大型养殖场,本村闲散劳动力已不够用了,吸引不少外村人前来打工。
提起村里的变化,去年当选的村干部鲁守国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太穷,村里光棍多,村民娶了不少傻媳妇。那时候,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小甘露村人。现在你再看看,村民收入上去了,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了,道路、胡同全部硬化了,太阳能路灯夜晚能照亮村里每个角落,村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化活动室挤满了群众。俺村的红苹果秧歌队和村小学的葫芦丝音乐队,还在县里拿了奖。如今,外面的姑娘争着嫁到俺村,脱贫户刘美的儿子鲁谭娶了个深圳姑娘,村民鲁亚云娶了个外国媳妇……”(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安守训)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