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春寒料峭。黄河滩区的濮阳县小甘露村村室里欢声笑语不断,几名返乡的乡土人才和群众代表聚在一起,搞了次别开生面的茶话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脱贫攻坚为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94岁的侯新田曾是抗战时期的少年儿童团成员,他说:“战争时期,咱们村的群众就出人、出粮、出力支援部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守着黄河滩,虽然过了不少穷日子,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咱,派扶贫工作队帮咱脱贫。现在,咱村不光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很丰富。今年过年,村里举办了秧歌大赛等各式民俗活动,咱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侯新田话音刚落,95岁的原少年儿童团团长鲁明建接着说:“我一直在城里儿子家住,已经三年多没回村了,这次回来就体会到两个字——震撼!村里的几条大街和所有的胡同都挂着大红灯笼,所有街道都安上了路灯,还是太阳能的;原来小学校的旧瓦房翻盖成了新教学楼,还新建成了戏台广场、图书阅览室、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室;村内137条胡同原来一下雨走路都困难,现在路面全部硬化;村外的道路和桥梁也都被重新修缮,还新打了很多口井;村里在外务工挣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几户贫困户的旧危房被翻盖成了新瓦房。这些都是我想不到的。”
“以前有首歌叫《十送红军》,村里的老人都会唱。现在小甘露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除了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得益于市公安局和县直单位对咱村帮扶工作中开展的‘扶贫十送’。”小甘露村党支部书记鲁世周一边说,一边掰着手指详细讲解‘扶贫十送’的内容:一送政策,通过入户大走访,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二送温暖,为李红波等大病患者送去救济金,为困难群众送去大米、食用油、棉衣等所需物品,以真情和行动做好扶贫工作;三送关爱,与群众心贴心地交流,坚定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和改变生活的勇气,帮助他们制订致富的措施;四送文明,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五送美丽,深入贫困群众家中,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整洁村容户貌;六送技能,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就业需求,因人施策,先后举办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163人次,转移就业161人;七送慰问,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其早日脱贫;八送资金,充分利用各种政策,为全村争取到245户到户增收资金、39笔无息小额扶贫贷款等;九送培训,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提高入村帮扶人员精准扶贫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十送思想,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与村“两委”班子、帮扶责任人等共谋脱贫大计,共商脱贫之策。
大家的踊跃发言,让市天正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鲁书印深受鼓舞。他说:“我作为小甘露村的一员,下一步要将村内更多的闲散劳动力送出去,进一步激发成功乡土人士返村创业的参与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安守训)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