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蓬勃开展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便捷的交通铺就了农民的致富路;一根根、一排排高耸的新电线杆拔地而起,改造升级的农村电网把电力输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助力农民快速奔小康……12月26日,穿行于隆冬时节的龙都大地,天高云淡、风景如画,干劲十足、产业兴旺,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黄河滩区迁建等方面狠下功夫,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活力。
截至目前,我市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764公里,解决了5.55万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范县、台前县2个贫困县及122个深度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在各种扶贫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今年我市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年内精准脱贫人数预计超过5.9万。
公路通则百业兴。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积极打造农村路网新格局,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上狠下功夫,着力打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2018年,我市农村公路计划建设里程360公里,计划投资3.835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764公里,完成投资8.9亿元。连接我市广大农村的一条条高标准公路,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是我市实施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服务举措。在建设标准上,我市农村公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路面宽度、结构等不低于建设标准,交通安防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在建设过程中,我市加强招投标管理,明确工程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标。过村路段均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与沿线桥涵形成通畅的排水系统,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此外,为确保工程快速推进,我市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制订任务书、绘好时间表,并成立相关督导领导小组,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每半月督导一次,每季度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扬尘治理等情况进行巡查,年底根据巡查结果进行全市排名,前3名评为全市“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先进县区,同时在下一年度项目计划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完成年度目标,今年年初以来,我市逐级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严把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实施施工力量动态管控,在建档立卡、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企业动态开展评价和考核,督促施工企业履行施工主体责任,确保施工力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计划管控、细化周施工计划、管控日施工计划,以计划刚性执行推进工程平稳实施。
截至目前,范县、台前县2个贫困县及122个深度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已全部完成,为这些地区的加工制造、养殖种植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同时,今年我市还完成了濮阳县19个行政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巩固提升了电网脱贫成果,照亮了广大群众的脱贫致富路。
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是保障广大农民“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在确保完成省定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加压奋进,及时学习领会掌握相关政策,积极与省水利厅沟通对接,争取到中央资金1798万元、省级资金3715万元。由此,我市由计划解决省定民生实事的118村2.76万贫困人口(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南乐县)的饮水安全提升问题,扩大到解决318村4.24万贫困人口(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南乐县、开发区、华龙区,受益总人口30.2万)的饮水安全提升问题,同时解决了132个非贫困村(涉及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南乐县、开发区、华龙区、示范区,受益总人口15.1万)的饮水安全提升问题。
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总人口达45.3万,其中受益贫困人口4.24万、新增受益人口12.71万。由此,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整体得到巩固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市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贫困人口饮水问题的排查力度,加大投入力度,新增受益贫困人口1.31万,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贫困人口全覆盖,使我市濮阳县、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华龙区实现了自来水村村通,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8%,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季玮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