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出台《2019年森林濮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2019年,全市完成植树1000万株以上,折合造林面积8万亩以上,全市新造林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达到85%;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39%,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3%以上。
为实现《方案》既定目标任务,我市将实施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和一项重点工程。
五项重点建设任务涵盖国土绿化、造林质量等方面。一是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通过开展廊道绿化、城乡人居环境绿化,完善农田林网,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加快构筑国土绿色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全市廊道绿化完成造林6万亩、植树500万株以上,村庄绿化完成植树150万株以上,农田林网建设完成植树200万株以上。二是着力提高营造林质量。我市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市,要以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为依托,认真落实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方案,不断优化树种结构,提高造林质量,增强营林意识,推广复合经营。三是着力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认真实施《濮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4年)》,持续推进森林进城,大力推进森林环城,大力推进城乡生态融合,积极推进城市森林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县城创建活动。四是着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持续推进特色经济林与花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林果和苗木花卉产业,按照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引进、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和产业优势。2019年,全市新发展优质林果1.5万亩以上、苗木花卉0.6万亩以上,林下经济达到12万亩。五是着力加强资源保护。统筹推进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有效保护。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湿地修复和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依法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为森林濮阳生态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项重点工程,即以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为依托,科学谋划和实施“4321”重点项目群,加快启动新型化工基地防护林建设。一是建设4个生态走廊。依托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4个生态走廊,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00米,实现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构筑市域基础生态骨架。二是规划30处郊野公园。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区外,以森林、湿地、野生动物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为宗旨,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等郊野公园,满足群众观光、游憩、健身康养、科普教育需求,让群众共享生态建设成果。2019年,全市新建或续建市级以上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12处以上。三是打造200个森林乡村。在条件适宜的村庄,规划建设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乡野公园,栽植高大乔木4000株以上,统筹提升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和农田绿化水平,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5%,配套建设小型广场、公厕、体育器材、休闲椅凳等服务设施,促进乡村游快速发展。2019年,全市启动建设森林乡村73个。四是规划设置100处森林驿站。在林区(包括生态走廊、环城林带、郊野公园等)设置森林驿站,既可作为国家储备林生产管护设施,又能兼顾城乡居民生态观光、绿色出行需要,提供优质便民服务,拉动全域生态休闲观光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全市将建设森林驿站10处以上。同时,启动新型化工基地防护林建设。新型化工基地规划营造卫生防护林6万余亩,涉及濮阳县、范县、清丰县、华龙区和濮阳工业园区,2019年力争完成造林3000亩以上。(记者 王振巍 通讯员 李怀钦)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