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宋殿宇指出了营商环境存在的9个问题,提出要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强调:“要把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命门之穴,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气魄,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拆除影响营商环境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语气之坚决,彰显了市委、市政府革故鼎新、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问题导向,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实践证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哪里的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就快,发展就快。濮阳深居内陆、地处省际边缘,缺乏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市加快补齐发展短板、集聚更多资源要素、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的战略举措、必由之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审批手续烦琐、融资渠道狭窄、政策落地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是群众反映集中、企业反映强烈、社会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也是我市营商环境的痛点。面对这些痛点,我们要动真格、出实招,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正如市委书记宋殿宇所讲:“破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三座大山’,厚植适宜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优良生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鲜亮的新标识。”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既亲又清的政治环境、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营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要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力推进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成长促进行动计划,创新监管方式,落实好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真正践行“两个毫不动摇”,真正落实支持政策,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恪守“亲”“清”原则,为企业发展开成长之路,为项目建设架成功之桥,扫除一切障碍,破解市场准入难题、审批手续烦琐难题、融资渠道狭窄难题、政策落地困难难题、政务诚信缺失难题等,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松绑除障,多维度为企业创造持续发展的环境,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事关濮阳发展大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公平、公正、高效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全市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第一要务、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理念,以更加扎实细致的工作,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飞跃、迈上新台阶,为谱写新时代濮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支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