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打造转型发展新“航母”
——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02 07:05:40   

编者按  我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围绕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化工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也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脊梁。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顺应发展规律、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我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总结过去、启迪未来,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化工产业绿色化、循环化、一体化、高端化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新变化,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坚定发展信心,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

不少进驻新型化工基地的企业建成投产。本报记者贺德敬摄.jpg

不少进驻新型化工基地的企业已建成投产。(记者 贺德敬 摄)

3月13日,在对我市多家化工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后,日照市考察调研组组长、市大项目办主任卜宪宁由衷感叹:“濮阳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把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整合化工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实现集聚发展,构建‘一基五链三集群’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产品协同有序的优势产业体系。可谓谋划超前、站位高远……”

濮阳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建市以来,我市依托中原油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继建成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构成濮阳重要的经济支撑。“十二五”时期,濮阳持续推进这一产业提质增效,扩大企业规模,拉长产品链条,使全市石化产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247家,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总量约占全省化工产业的20%。目前,我市已建成从上游炼化一体化产业到中游基础化工原料再到下游精细化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的石化产业体系,成为河南省石化产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地市。

化工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包括河南省全境范围的中原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是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也是豫鲁冀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战略构想的端头位置的濮阳,未来将成为连通东部、辐射西南的重要驱动引擎,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资金技术密集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型化工基地和园区主要布局在沿海、沿江、临港地区,主要产品多数销往内地。中原地区作为消费市场核心区和资源流通交易集散地,布局大型化工基地,有利于与京津冀、环渤海、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全国两会期间,市长宋殿宇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于主导产业转型。濮阳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国家关于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加快新型化工基地建设,把濮阳的油气资源用足用活。以打造中原城市群石化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化工材料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基地为目标,高点定位,规划引领,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我市基础化工原料丰富,拥有炼化420万吨、烯烃60万吨、芳烃100万吨、甲醇70万吨、尿素52万吨等生产能力。同时,近年来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拥有异辛烷50万吨、酚醛树脂2万吨、萜烯树脂2万吨、橡胶助剂5万吨、LED封装材料3万吨等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石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产业转型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全市上下为之努力的方向标。我市把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国家和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城市群规划》《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国家、省重大规划和文件中,均明确提出支持濮阳发展壮大石化产业。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