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宋殿宇:2021年的濮阳将成直通京津冀的前沿阵地

作者: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0 09:06:26   

2016年3月18日,濮阳市区结束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这么多年,对濮阳来说,交通是制约发展的一大短板。  

在接受河南商报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殿宇说,濮阳将借助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将濮阳区位特点转化为区位优势。  

而随着交通建设“一三三”工程建成,2021年,濮阳将由一座相对闭塞的内陆城市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  

借轴之力  

将濮阳区位特点转化为区位优势  

河南商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濮阳处于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上,濮阳将如何利用这一发展轴做文章?  

宋殿宇:濮阳位于豫鲁冀三省交会处,距离三省省会都在200公里左右,处在京津冀、中原、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的几何中心。  

随着晋豫鲁铁路的建成通车,濮阳成为豫北出海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特点尤为突出。  

中原城市群“一核四轴四区”发展格局的构建,为濮阳破解交通瓶颈,建设综合运输通道,将区位特点转化为区位优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将依托郑州—濮阳—济南高铁和晋豫鲁铁路,借轴之力,承东启西,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建设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站位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与安阳、鹤壁等兄弟市协同联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错位互补发展,共同打造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预计到2021年  

濮阳将成直通京津冀的前沿阵地  

河南商报:刚才您提到濮阳正在着力破解交通瓶颈,濮阳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宋殿宇:道路通则百业兴,交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就濮阳而言,目前,以高铁、高速为代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建立,一些国道、省道还有“断头路”,交通仍是制约发展的短板。  

对此,我们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按照河南省“米”字形高铁规划和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快完善濮阳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推进实施了交通建设“一三三”工程:  

一条高铁。加快郑州—濮阳—济南高铁建设,使其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京九高铁互连互通;  

三条高速。加快建设鹤壁—濮阳—济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濮阳至卫辉、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  

三座黄河大桥。加快建设G240杨集、S304白堽、G342孙口黄河大桥,打通国省道“断头路”。  

这些项目建成后,濮阳将由一座相对闭塞的内陆城市,变成中原经济区腹地直通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阵地,成为一座开放的城市。预计到2021年,这一目标将会实现。  

“经济脊梁”要高质量发展  

同时实施“双轮”驱动战略  

河南商报:石化产业是濮阳的主导产业,如何让这一发展引擎持续发力?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濮阳,如何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宋殿宇:石化产业是濮阳经济发展的脊梁。顺应发展规律,推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乎濮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近年来,濮阳致力石化产业绿色化、循环化、一体化、高端化发展,做了谋划建设新型化工基地、着力构建“一基五链三集群”产业体系、加快实施绿色化改造这三件事。  

通过努力,濮阳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达247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五分之一,并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比如,惠成电子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封装材料供应商,蔚林化工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橡胶助剂生产基地,沃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技术与产能全国领先。  

为增添经济发展后劲,我们在着力做强做优石化主导产业的同时,立足濮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改造提升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石油装备、羽绒加工等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生物基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从数据上看,2017年,濮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个百分点。  

濮阳的“外挂内引”  

成为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