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以乡风文明之“淳” 滋养乡村振兴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解读之六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05 06:59:17   

乡村振兴的一项要义,在于文化,在于乡贤。要厚植乡贤文化,守望乡土情结,留住美丽乡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耕文明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血脉,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吃苦耐劳、勤俭朴实、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守土敬业等等,成为广泛久远的文化集成和濮阳文化的重要内涵。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传承好、创新好这些优秀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让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关键词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文化建设也得到加强,但一些农民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的问题。部分农民道德滑坡、法治意识淡薄,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现象增多,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义守信、勤俭持家。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关键词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历史上的濮阳,曾经濮水清清、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土沃田良。在《诗经》中,出自濮阳一带的《卫风》达39首。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濮阳这方热土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孔夫子传道授业享誉天下,张清丰贤孝事迹传为美谈,张公艺“忍、孝”治家广受称赞,郑板桥清正廉洁千古流芳。这些诗歌经典、名人事迹逐渐转化为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共同构成了濮阳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渊薮。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传统乡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内容,彰显乡村个性魅力。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转化为人们精神消费的热点、农民增收的新业态和新亮点。

关键词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但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还比较单一,一些农民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打牌、打麻将、聚众喝酒。要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下乡,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推出具有浓郁乡情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

关键词 移风易俗

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近些年,各县区在弘扬新风正气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在一些农村,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还依然存在。有句话叫“人情来了揭锅卖”,形象地刻画了这种不良现象给农民造成的压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旗帜鲜明地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划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不良风气;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的积极作用,约束铺张浪费行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记者 王振巍)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