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
回眸刚刚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着力深化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农村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农业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为全市新一轮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龙都大地勾勒出了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绚丽画卷。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总产达262.3万吨,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1%。
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压缩玉米生产面积65万亩。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分别达50万亩、46.3万亩、58.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47.29万亩,百亩以上园区286个,其中万亩以上园区7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40个。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8家,6家龙头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农民合作社3066家,拥有成员14.2万个;家庭农场205个,经营土地面积5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10亿元。农业产业化集群19个。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三块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华龙区、范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完善,已建成7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87个乡(镇)产权交易服务大厅,完成产权交易1357宗。“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濮阳县累计发放抵押贷款1110笔1.09亿元,台前县累计发放抵押贷款7283笔4.88亿元。2家县级农信社成功改制组建农商行。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达到5728公里,实现所有乡道及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累计解决187.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2.9万栋,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44.6万亩、245万亩。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提前建成通水。
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始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转、扶、搬、保、救、教”六路并进,重点做好产业扶贫。5年来,累计有25.7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美丽乡村建设呈现新气象。在全市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和“一把扫帚扫到底”机制,全省农村垃圾治理现场会在濮阳召开。打造了国道106、濮渠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沿线、黄河大堤等“三纵三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345个,其中特色村81个。
基层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记者 王振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