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了30多年的地,从未想过土地也能办‘身份证’,并实现公开流转。如今,有了政府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证,再也不怕与其他村民在地多地少的问题上闹矛盾了,心里就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范县杨集乡李辛店村村民李大爷不久前顺利领证,逢人便竖起大拇指,称赞土地确权让农民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去年年初以来,我市紧密结合市情,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打出了一套深化农村改革组合拳,改革释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激活了农村要素资源,带来了农村发展新气象。如今,村美了,民富了,人笑了,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广大农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做好农村“三块地”的确权颁证工作。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面积404.8万亩,占应确权到户面积的99.45%;颁发证书69.0万本,占应确权户数的98.01%。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于2016年12月率先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完成宅基地调查99.6873万宗,完成率100%,政府确认78.6004万宗;完成调查集体建设用地1.3589万宗,政府确认1.0055万宗,总确权率78.7%。我市是全省唯一一家将证书发放到户的地市,并且发证到户率高达90%。
加快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以确权确股为基础,以赋权活权为重点,完善配套制度,创新运行机制,目前全市1414个村完成清产核资,86个村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量化资产1.93亿元,确认股东58739个。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范县和濮阳县被确定为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共确定36个试点村,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投入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788.8万元。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扶贫攻坚、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体系。目前,市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各县、乡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大厅,初步形成县乡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全市共建成7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87个乡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大厅。全市服务平台累计发布信息3812条,完成产权交易1357宗,其中,土地流转313宗,流转面积4万余亩。还依托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服务范围。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全市有农民合作社3066家,成员14.2万个;家庭农场205个,经营耕地面积5万亩。全市有国家级示范社23个、省级示范社25个、市级示范社13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个,初步形成了示范社(场)引导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在带动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42.63%,较2012年底的58.9万亩,新增103万亩,新增面积175%,仅2017年,就新增流转面积26.9万亩。
全面推开“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依托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探索出濮阳县“政府主导型”和台前县“金融自主型”两种抵押贷款模式。濮阳县已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1110笔、金额10860万元。台前县农商行推出农村家庭贷款“合家好”,农民持土地经营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林权证等农村产权证便可获得银行授信贷款。(记者 王振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