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记忆的载体。一座城市吸引人的,短期来说是旖旎风光,长久而言则是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座城市的“生长”,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环顾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近半年城市社区发展日新月异,让我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细胞”的生长,见证了“双报到双服务”建设幸福社区活动(以下简称“‘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初步成效。
“小社区”来了“大干部”
“‘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办等5个单位26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大家一块谋划工作,一起开展活动。原来说话没人听,现在做事众人帮,社区党支部更有威信了,办事更给力了。”华龙区中原办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尚凤才深有感触。
38名市级领导带头联系社区,带头到社区报到,搞调研、讲党课、解难题。市、县(区)两级2.35万余名党员分头走进99个城市社区,亮身份、做承诺、领项目。614个单位党组织及时到社区报到,签协议、定计划、谋发展。报到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报到党员身到心到、精准对接,把合格党员的标准融入日常、体现在经常,形成了党建共商、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事务共管的新格局。
“小社区”开了“大处方”
建好社区小网格,筑牢服务大平台。这是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市“双报到双服务”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制订下发《濮阳市城乡社区基础网格建设工作方案》,在社区网格内建立发现、报告、处置、评价和监督的良性循环处理机制,确保社区各项工作精良有序运行,筑牢民生服务、党建覆盖、基层治理的平台。如华龙区人民办智慧e家社区服务平台开通运营,该平台是一个集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解读、便民服务办理、社情民意收集、居民生活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信息平台,在手机客户端即可实现日常缴费、日常购物、家政服务等多种便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俺年纪大了,出门买东西不方便,现在用手机一点,东西就给送到家了,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不贵,很方便。”华龙区人民办重华社区李爱民老人高兴地说。
社区治理任务细化到每个网格,责任到每个网格员,做到矛盾在第一时间发现、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治安在第一时间督办,特殊人群在网格中动态监管、适时关爱,“积小安为大安”,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网格虽小,初心可鉴。华龙区人民办光明社区居委会委员、二级网格长许艳玲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每天坚持在网格内巡查,虽然自己累点,却能让居民乐点。为居民排忧解难,为社区做点实事,赢得居民满意,换来社区和谐平安,俺心里踏实,值得!”
打造“红色物业”,助力社区发展。社区物业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市“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办在组织推动“双报到双服务”活动中,把打造“红色物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强力推进,让党建引领物业提升,在物业企业中建立党支部,制订出台《濮阳市“红色物业”“五个十”标准》,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激发物业发展活力;让物业助力社区发展,把物业企业打造成党的政策的宣传队、联系群众的服务队、维护稳定的工作队。2017年10月31日,全市第一家物业企业党组织——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卫都办(筹)绿城花园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成立。该中心党支部书记刘磊在挂牌仪式结束后激动地说:“我们物业中心党支部的成立,标志着物业服务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物业中心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更好服务居民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绿城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凤梅深有感触地说:“物业中心党支部成立两个多月来,社区党组织与物业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服务居民群众和社区发展的能力更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社区党组织将更加支持物业中心党支部的工作,合力打造‘红色物业’品牌,合力推动社区发展。”
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创建组织联动、责任联动、制度联动三种新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明责、履责、问责体系,各负其责,协同用力,推动社区新发展。华龙区中原办瑞景社区党组织挖掘共建单位资源,使下沉资源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里,深得居民拥护;开发区昆吾办益民社区党组织克服所辖社区全部为老旧小区形成的诸多困难,调动共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把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
在社区“双报到双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活动外延、丰富活动内涵,在街区开展小微企业“红色商圈孵化行动”,在园区开展“先锋堡垒孵化行动”,报到党员担任非公组织党建孵化员,排查非公组织“隐身”党员,指导非公组织建立党组织,培养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消除城市基层党建“真空”。“自从成立了党支部,10名党员带头抓生产,其他员工跟着干,生产销售形势比去年明显好转。”提起公司党支部,天地人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雪峰赞不绝口。
“小社区”有了“大变化”
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市“双报到双服务”活动领导小组顶层设计、高位施策,着力打通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摸准群众需求—准确对接需求—解决群众难题—评价服务成效”制度安排,搭建了机关和社区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促进社区发展。
短短四个月,征集公共需求467个、家庭帮扶需求2896条、个人微心愿4191项,有效有序加以解决;送文艺进社区,放映电影100多场,举办晚会61场,举办“我要上春晚”节目海选5场;送教育进社区,开设家庭教育讲座31场、微党课46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1套,整合社区办公服务用房1600多平方米,为社区配备电脑、打印机56台,配备投影仪2台,档案柜24个;协调资金1100多万元,解决社区实际困难;着力抓好“一老一小一文化”三件民生实事,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县区负责、街道配合、活动办督导,切实推进社区养老康复、“四点半课堂”、社区“草根”文艺团体建设,用便民服务彰显活动实效。“现在社区活动很多,早晨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太极拳学习,上午可以来社区练习书法,下午可以来社区阅览室看看书,休闲生活不再只是打麻将。”瑞景社区居民谢红霞告诉笔者。
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全市在商圈设置党员诚信经营示范户。“现在买东西,看到党员示范户的牌子,就格外放心。”经常购物的市民丁晓亮说。
濮阳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曙光带领公司党员志愿者,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对报到社区家属楼院线路进行整治捆绑,提升整体环境,让居民既舒心又安心。2017年中秋节前夕,他帮助光明社区居民写申请、跑手续;在蔬菜公司、防腐公司两个老旧无人管理楼院安装了路灯,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夜间出入不便的问题,为居民送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节日礼物。
市委书记何雄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双报到’‘双孵化’‘双兜底’等党建工作载体,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统筹联动,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巩固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为城市的改革发展凝聚了正能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