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工商局统计,今年1至6月份,我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178户,新增注册资本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5%、88.03%,增速创历史最好水平。
这一喜人局面由何而来?昨日,市工商局相关负责同志说:“是市场监督放、管、服‘三驾马车’拉动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坚持以“宽进”为导向,放管结合、放管并重,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以改革红利助推大众创业和市民的投资热情。
放―――简政放权激活力
坚持“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好”,把不该有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下放到位,持续推动“先照后证”改革。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下大功夫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探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外网公开企业注册登记负面清单37项、企业变更和注销登记负面清单34项,在食品生产许可、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等100多个领域落实“先照后证”,快速登记市场主体4300多家。同时,仅保留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中的32项,以及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置审批指导目录中的30项,不仅理顺了市场主体准入环节,而且市场主体准入更快、门槛更低。
自3月1日起,我市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退出渠道不畅、注销程序复杂、耗时较长等突出问题,提高了企业退出效率,降低了企业退出制度性成本,真正为企业减负。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425户企业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简易注销公告。
此外,我市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改革了市场主体准入多个部门、多个证件、多个环节、多种材料的烦琐管理模式,实现了市场主体和政府职能部门“双减负”的目标。
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未在规定时间年报的企业,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转让、获授荣誉称号、银行贷款等工作中受到限制。截至6月底,我市被列入异常名录或被标记为异常状态的各类市场主体有4402户,其中1333户企业受到金融等有关部门的联动限制。全市各级法院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1283个老赖限制担任法定代表人、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市税务、安监等部门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严重违法的企业实施了联合惩戒。
我市企业信用监管从市政府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运用办法起步,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建设,并作为推进信用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载体,实现了52家管理部门一个平台联合惩戒,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机制。
服―――优化服务惠民生
我市围绕推动“双创”深入发展,建立健全了小微企业名录,继续做好精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继续深化与3家银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逐步开通了“河南企业通”办理网点绿色专柜,并梳理出辖区内“重合同、守信用”小微企业,“文明诚信”小微企业,拥有“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小微企业等优质企业商户,各地产业集聚区内无不良记录小微企业等优质企业、商户名单,提供给3家银行,以便精准帮扶,提供贷款融资服务。截至目前,3家银行今年已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12亿元,有力地助推了我市小微企业的发展。
抓好非公党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我市按照“典型带动、规范提高、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思路,通过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大力推进企业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在54个中心工商所成立了非公经济工作指导站,建立了以河南龙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为代表的354个党支部。(贺德敬 庆荣 良泽)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