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大,人口更多,交通更方便,环境更优美,经济更发达……2030年的“濮阳模样”,徐徐揭开神秘面纱,带给人们无尽的畅想和希望。
经过近3年的精心筹备和反复论证,备受瞩目的濮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草案已于6月底编制完成,本月中旬开始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
新背景催生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此次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既是落实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濮阳新一轮赶超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自1983年建市以来,我市先后历经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从1986年明确新市区和化工工业区的选址,确定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到1995年确定濮阳新市区和中原区相向发展,形成东西向带状城市;再到2005年城市总体规划强调主城区组团式发展,构建“两组团、七片区”的总体空间结构,确定了城市“北拓、南调、东延、西扩”的发展方向。
此次新版总体规划修编有哪些必要性?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宋红胜告诉记者,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引导了我市的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交通网络基本成型,建设用地面积与人口规模提前达到规划目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郑济高铁、输油气管线等区域性项目,龙丰(豫能)2×600MW热电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但是,随着城市框架拉大,新增空间需求有待落实。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市城区内批准建设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濮东产业集聚区等。这些在第三版城乡总体规划中并未完全涵盖。同时,国家层面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综合管廊、特色小城镇等新思路、新要求,也急需一版理念创新的总体规划来支撑和落实。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对新版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十分重视。市委书记何雄、市长宋殿宇等多次听取专题汇报,要求强化统筹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彰显濮阳特色,突出生态文明,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体现高水平,确保新版城乡总体规划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坚持开门规划、阳光规划,有力推进各项环节科学有序进行。编制过程中,我市共开展专题调研近200次,召开各类座谈会、反馈会62次,收集资料1500余份,广泛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
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踏着赶超发展的节拍,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迈着坚实的步伐走来---
2013年9月,我市开展第三版城乡总体规划实施及修编评估工作;2014年6月,评估报告通过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评审;2014年12月,市政府成立第四轮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5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我市开展新版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15年6月,代表国内城市规划领先水平的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修编任务;2015年年底,初步方案编制完成,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初步审查;2016年年底,纲要成果编制完成,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2017年年初以来,进一步向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编制完成草案成果。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主要任务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新形势,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任务,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优化调整城市总体布局,完善综合交通、市政设施等功能,健全市域城乡结构体系,有效拓展城乡发展新空间。
新版城乡总体规划以“开放合作、协调发展,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底线控制、绿色集约,多元融合、民生共享,弹性规划、实操规划”为原则,为濮阳新一轮的赶超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编制过程强化“多规合一”,注重与国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配套衔接。在城市性质与规模方面,论证了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资源转型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3项城市性质,界定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域性油气资源储配中心等5项职能。
在城市发展战略方面,确定城市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北进东扩、西调南优”,提出外联内聚、产城互动、活水显绿、多规协同四大主导战略。在加强空间管控的前提下,市域层面谋划了“一主两副、两轴两带”的城乡空间结构,市中心城区谋划了“一心、三城”的空间格局,着力构建集约利用、职住平衡、功能合理、生态宜居的城乡用地总体布局。
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还谋划了综合交通、能源物流等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体系,重新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等规划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据市城乡规划编制中心主任丁莉莉介绍,总体规划修编是一个“良心活儿”,必须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全市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她看来,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起点高,科学性、系统性强,可圈可点之处不一而足。
丁莉莉向记者列举了本次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全域规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服务共享;二是首次采用弹性规划理念,建立上下协调机制,既明确刚性约束,又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三是首次将城乡统筹、田园城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目前最先进的城乡发展理念集中呈现;四是与总体规划配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首次将近代建筑纳入保护范围,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新目标带来新希望
新版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是全市的大事,事关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大计,也与每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张张图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目标,吸人眼球、振奋人心。
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395万人,城镇化率为50%。主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5万平方公里;到203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460万人,城镇化率为68%。主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6平方公里。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指出,如此体量的人口集聚和建设用地规模,一举突破濮阳城市发展局限,为未来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必将为濮阳经济社会腾飞汇聚强劲的力量。
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草案提出,城市发展总目标是以“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出发点,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濮阳市建设成为“生态体系全覆盖的中原绿都,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的绿色转型高地,迈向设施共享、服务均等的幸福之城”。 具体来说,区域协同目标是对接京津、连接冀鲁的特色高地;经济转型目标是轻重并举、二三产业融合的转型先锋;生态保护目标是城水相依、城田相依的中原绿都;空间统筹目标是城乡一体、油地共享的融合之城;社会发展目标是脱贫攻坚、民生优先的和谐福地。
群众最关心的出行问题,有望在新版城乡总体规划实施期限内取得突破。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草案提出,规划建设郑济高铁客运专线,预留濮潢铁路、安林市域铁路濮阳延伸段、郑汴濮城际铁路濮阳延伸段及菏濮邯城际铁路的交通通道。规划建设铁路三大客运枢纽和六大货运枢纽。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八横六纵”的城镇框架性干道网络、“九横七纵”的国省干道网络。规划建设濮阳通用航空机场和台前县通用航空机场。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托起梦想。濮阳市明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瑞强翻阅新版城乡总体规划草案时兴奋不已:“规划决定城市未来。期待建设者们用‘工匠精神’,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让特色风貌屹立百年,让历史文化历久弥新。”
潮平岸阔催人进,扬帆远航正当时。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潘顺恩信心满满地表示,新版城乡总体规划是引领濮阳城乡发展的法定依据,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规划的修编要坚持从城市长远发展出发,确保理念上高起点、设计上高标准、愿景上体现民意。规划的落实要依靠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共同把城市发展新蓝图描绘好、实施好。相信通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张清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