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扎根基层松穷土 站位全局拔穷根
——记博士后驻村第一书记刘江的为民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7-04 06:57:18   

编者按省交通运输厅正处级干部、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说起刘江的头衔,可以数出一长串,但最为他看重的,是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第一书记这个头衔。2015年9月,刘江正式入驻马白邱村;2016年11月,马白邱村实现全面脱贫。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奔波于村镇田间、心系于群众冷暖、植根于农户万家,把马白邱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访贫问苦、发展产业,与村民结下深厚感情。在刘江的带领下,马白邱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明显增加,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博士后驻村第一书记的事迹在村民中广为传颂。

6月27日中午,在濮阳县郎中乡马白邱村村民的挥手送别中,一辆大巴车缓缓驶出村口。这辆大巴车上,坐满了来自省高速公路联网公司的党员干部。

去年4月,在省交通运输厅派驻马白邱村第一书记刘江的积极撮合下,省高速公路联网公司与马白邱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公司党员干部每月都会走进帮扶对象家中看望慰问,并为帮扶对象子女和部分贫困学生送去资助金。如今,公司党员干部已为贫困学生送去学费和生活补贴10万多元。

2015年9月,刘江正式入驻马白邱村,当时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333人,这样的脱贫难度不可谓不大;2016年11月,马白邱村实现全面脱贫,这样的脱贫速度不可谓不快。一到村,刘江就迅速转换角色,快速融入农村生活,深入调研贫困现状,真正把根扎在了基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帮助下,他大力开展“理思想、拔穷根、用双手、勤致富”活动,团结带领马白邱村全体村民在劳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昂首迈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的目标,用行动践行了“博士驻村、黄土生金”的承诺。

打基础鼓干劲集体经济作支撑

坑洼的泥土道路、破败的废旧坑塘、脏乱的环境卫生、老化的村内电网,是马白邱村给刘江留下的第一印象。“人再穷,也要把脸洗干净,展现出自己的精气神。”刘江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积极与省、市、县、乡有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吸引、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马白邱村建成了“户户通”“致富路”工程,建起了党群活动中心,改造了农村电网和废旧坑塘,建立起清洁家园工作机制,马白邱村的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刘变英说:“村里发生了大变化。我们觉得跟着刘书记有奔头儿,大家的干劲儿鼓起来了。”刘江的努力,让全体村民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

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帮扶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筑牢脱贫之基。为此,刘江把目光瞄准了用工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服装加工和电子加工行业,但建厂用地成了老大难问题。经过走访调查,他决定利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村内荒地,却遭到了占有荒地群众的反对。为解决这一问题,刘江挨家挨户走访,终于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将15亩村内荒地无偿收归村集体所有,并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成功吸引博超服饰、纳博科技2家公司在村内投资建厂,不仅帮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而且为村集体带来了一定收入。目前,2家公司都已建成投用9个月,吸纳马白邱村及周边村220人就业,其中贫困户50余人,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同时,他在部分回收的村内荒地上建设冷库和蔬菜大棚并转租出去,所收租金按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和上缴荒地村民,真正让荒地“生”出了钱,让村民乐开了花。在刘江的努力下,马白邱村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并不断壮大,有力助推了马白邱村的可持续发展。解民困惠民生百姓冷暖放心头刘江不仅是省交通运输厅的一位领导干部,更是一名高学历拔尖人才:2006年,取得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到省交通运输厅任职,成为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引进的第一个高学历人才;2011年在职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出站。他还是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交通运输部评选的交通运输青年科技人才……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科研能力于一身的刘江成为我市学历最高的驻村第一书记,这也让他深感压力。刘江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他来这儿就是为老百姓想办法、找出路的。工作中,刘江始终把群众放在心头,用自己的真心换回群众的肯定。

村民梁明选家是刘江到马白邱村后的第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患有癫痫病,梁明选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最愁人的不是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而是家里3个孩子没有户口,上不了学。”梁明选苦着脸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江用了大半年时间,跑遍了有关部门,打出上百个电话,多方沟通、咨询、呼吁,并在市青联的帮助下解决了6000元的DNA鉴定费用,终于在去年6月21日为梁明选的3个孩子办理了户口登记手续,治好了梁明选的心病。

村头的电子厂里,村民刘贤坐在工位前,认真地加工着耳机,动作十分熟练。刘贤的公婆患有慢性疾病,2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家庭负担重。为帮助这一家改善生活条件,刘江主动介绍刘贤到电子厂上班,帮助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多亏了刘书记,帮我找了这份工作。”刘贤说,“我干活麻利,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还能照顾家里,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

强班子站全局干群同心促脱贫刘江深知,想要做好帮扶工作,必须抓住村“两委”班子这个关键。他将致富能手和有责任心的村民吸收进村“两委”班子,先后召开150余次村“两委”班子(扩大)会,加强理论学习和制度建设,努力培养班子成员良好的工作习惯。“班子成员不能只带着耳朵来开会,要带着笔、眼和脑子一起来,大家都要发表观点。”刘江说,“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打造一支永不撤退的驻村工作队。”目前,马白邱村各项工作正在由第一书记去想、去干的模式,逐步向班子成员去想、去干与第一书记协调、把关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抓好村“两委”班子这个关键的同时,刘江紧紧扭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挨家挨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回收荒地的过程中,有一名村民抵触情绪较大,甚至坐在田间小道上不起来。刘江便也盘腿坐在这名村民身边,耐心劝导近2个小时。帮扶工作开展一年多来,群众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钱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除马白邱村第一书记外,刘江还兼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等多个职务,必须站位大局考虑问题。他协调资金500余万元建设交白大道,惠及5个行政村;搭起的交白文化大舞台,为马白邱村及周边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建设的电子厂和服装厂成为周边群众的“摇钱树”。他在村里举办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交流活动,让“马白邱经验”在全县乃至全市推广。刘江说:“目前村内正在加紧建设纳博科技中心工厂,工厂建成后可增加600个就业岗位,将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他的手里,一张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影响全县的扶贫网正慢慢织就。

刘江舍小家顾大家,努力扛起脱贫攻坚中的责任与担当。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的父亲因急性心肌梗塞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得知消息后,他忍着焦虑和担忧,硬是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才回家看望父亲,随后又匆匆地赶回单位参加扶贫工作会议,没能在病榻前尽一份孝心。他将自己的帮扶经历编写成160余期简报。其中,有奔波考察的忙碌,有村容村貌的变化,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有广大群众的心声。刘江说,每一期简报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是他的经验和体会,更是回忆和收获。

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16年,马白邱村及村“两委”班子、村内企业共获得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单位、“五好”村级党支部和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优秀带贫企业等市、县、乡各类荣誉15项;2017年,刘江被评为河南省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光荣称号,荣获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荣立濮阳县个人三等功1次,连续2年年度考核均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

“下一步,我将持续关注已脱贫户的生产生活,带领全体村民为马白邱村的美丽乡村梦不懈奋斗,同时带动周边乃至全县贫困群众走上共同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刘江说。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