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编出一片“夕阳红”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6-01 08:45:38   

5月29日,在台前县城关镇赵楼村精准扶贫就业基地,40多名中老年妇女一字排开,一根根藤条在她们手中穿梭飞舞,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个个精美别致的藤编产品。赵楼村村民张桂菊说:“俺能编20多个花样,每月能挣1000多块钱呢!”  

今年67岁的张桂菊,是精准扶贫就业基地2016年招聘的首批工人中的一员,经过培训,张桂菊学会了藤编技术。起初,她只会编沙发片,每天编五六片,后来每天能编10多片,还学会了编餐桌等各式各样的藤编产品,工资也由最初的每月400多元提高到了1000多元。  

“儿子和儿媳妇在外地打工挣钱,俺不出村也能挣钱,还不耽误接送小孙子上学。家门口打工真方便!”村民高东杰的话,道出了大伙儿的心声。“能为乡亲做点事,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该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负责人张素华说。  

此前,张素华和丈夫赵树燕在河北、山东等地的户外家具厂打工,赵树燕焊架子、跑业务,张素华在厂里编织,夫妻俩的月均收入有2万多元。几年下来,夫妻俩便有了把项目带回家的打算。  

2016年夏,台前县出台政策,扶持能人在村里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点燃了张素华夫妻俩回家创业的希望。他们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又筹措了一部分资金,开始兴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选的项目就是编织。张素华说:“这个项目简单易学、用工量大、市场前景好,适合留守在家的中老年妇女干。”  

不到1个月,宽敞明亮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起来了,吸纳本村及周边村50多名中老年妇女来打工,其中贫困群众30多人。基地按照计件核算工人工资,人均月收入1200元左右。由于投产达效快、带动扶贫人口脱贫效果明显,基地获得该县嘉奖50万元。  

因产品款式新颖、质量有保证,来自河北、浙江、广东等地的订单不断。张素华以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为培训基地,在后方乡东王坊村、打渔陈镇花庄村和张庙村、吴坝镇朱庄村各设立了一个代加工点,带动就业120多人。“俺现在正准备上棉垫子加工和框架焊接生产线,再建设1个生产加工车间,吸纳更多群众来打工。”谈及今后的发展,张素华充满了信心。(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王为峰)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