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龙都交通之痛:来自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5-08 06:50:44   

5e6d039e5badb8bc0869c0c272939b30.jpg

胜利路上的车辆行驶缓慢。

“治堵保畅”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既关乎一座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涉及每一名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改善我市城区交通秩序,让濮阳这座城市“血脉”更加畅通,本报记者通过调查走访,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家庭,城市汽车保有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在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导致了交通状况的持续恶化。交通拥堵已成为近年来各大中城市的城市之“殇”。  

如果把城市道路比作人类身体的一条条脉络,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无疑就是流动在脉络里的血液。脉络经常发生堵塞,对肌体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尽管濮阳的交通拥堵问题尚不十分突出,但自身状况并不乐观,许多路段高峰时段的拥堵现象每日重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越来越影响市民出行。  

那么,我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现状如何,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措施良策可以减少或避免交通拥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拥堵就在我们身边  e18bd9167985e1c792df9dab7839d461.jpg

黄河路与京开大道路口经常发生拥堵。 

进入4月份以来,记者通过对市城区道路交通状况的实地观察,发现多条道路存在交通拥堵现象。对比近年来交通状况,结合多名市民反映情况,市城区正朝着拥堵路段越来越多、拥堵频率越来越高、拥堵时间越来越长的方向发展。  

从拥堵时段来看,每个工作日,市民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高峰是拥堵最为严重的时段。在这些时段内,由于人、车集中出行,主干道和背街小巷均面临较大的交通压力。此外,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由于市民大量出行、购物、走亲访友,车流量大幅上升,停车困难,交通拥堵现象比较严重。  

按照交管部门划分的交通拥堵标准:3个以下信号灯无法通过路口为拥堵,3个以上信号灯无法通过路口为堵塞。记者自4月8日起,连续十余天在市城区多条道路的交通高峰时段进行体验,在京开大道与黄河路交叉口、黄河路与长庆路交叉口、黄河路与大庆路交叉口、黄河路与文化路交叉口、黄河路与顺河路交叉口、京开大道与胜利路交叉口、京开大道与建设路交叉口、胜利路与开州路交叉口、胜利路与长庆路交叉口、长庆路与苏北路交叉口、长庆路与中原路交叉口、中原路与玉门路交叉口、昆吾路与人民路交叉口、昆吾路与胜利路交叉口、中原路与振兴路交叉口、玉门路与任丘路交叉口等处,均是等了3个或3个以上信号灯才得以通过,在个别路口左转弯时,甚至等了5个信号灯才得以通过。  

记者在体验时发现:在交通高峰时段,行车速度可以达到40公里/小时的道路仅有绿城路、濮上路、石化路、盘锦路、胜利东路等数条市城区外围道路;多数道路的行车速度在30公里/小时以下;居民区、办公区或学校集中的路段,行车速度只能用“慢如蜗牛”来形容。所幸的是,在市民上下班和学生上下学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城区多数道路基本畅通无阻,拥堵情况明显好转。  

从拥堵地点来看,学校、医院、商场、景区、办公区、居民区等处附近的道路为拥堵频发路段。在金堤路至振兴路、人民路至建设路等路段,因为道路两侧设有较多的行政单位和学校,吸引源高度集聚,造成上下班、接送学生形成的交通流难以分流,每天均会发生交通堵塞。还有贯穿市城区南北方向的大庆路、京开大道、开州路等数条主干道,平时车流量较大,加之道路两侧设有大量商业、饮食业、休闲娱乐场所和居民区、办公区,尤其是京开大道的黄河路至胜利路路段,设有飞龙、长途两个客运汽车站,人流量、车流量大大超过了道路承载能力,交通拥堵现象自然难以避免。为此,不少人感叹“开车还没有步行快”也在情理之中。  

“学校附近的道路是交通堵塞的重灾区。尤其是赶上下雨下雪恶劣天气,接孩子上下学的车辆太多,经常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在中原油田培训中心工作的冯女士说,4月14日下午,一场春季罕见的大雨袭击濮阳,道路布满积水。下午5:30以后,由于到市油田一中、十三中等几所学校接孩子放学的车辆不断增多,造成文明路、中原路、文化路、五一路等多条道路交通严重堵塞,中原路两公里长的路段内,从机动车道到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全部被密密麻麻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昔日宽阔的路面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冯女士的单位虽然紧邻中原路,但她和众多同事的车根本出不了单位大门。一直等到晚上8:30分,大门外的道路仍被堵得严严实实。  

“因为学校、幼儿园门口缺乏停车位,接送孩子的车辆大多把车停在机动车道上,司机没离开车,我们又没法罚款。我们撵一撵,他们往前走两米又停下了,不一会儿就造成交通堵塞,最严重时整个道路看到的全是车,看不到路面。”市交警支队一大队队长常洪波无奈地对记者说。  

此外,由于市城区道路车流量大,因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堵也较为常见。据了解,我市城区交通事故接处警量平均每天80起,其中约30%为轻微剐蹭事故,这些事故中通常由于双方车主互不相让,报警后原地等待交警调解,事故车辆撤离道路不及时,进而造成无谓的交通拥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f9db568637e039ce0da426a28679881.jpg

文化路道路两侧每天停满车辆。

造成市城区交通拥堵频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和人为因素。连日来,记者先后采访我市交警、住建、规划设计、市政、公交等多个部门的领导或专家以及部分市民,共同为交通拥堵这个城市之“殇”把诊问脉。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人们常说,交通兴则城市兴,交通顺则城市顺。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中心城区局部城市功能过度集聚和腹地的超强度开发,加上对未来交通蓝图缺乏长远的规划设计,路网结构不合理,形成人流、车流在局部区域高度聚集,导致城市规划超出了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而道路交通规划远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据相关部门统计,占城区道路36.37%的主干道承担了60%的车流量,而占城区道路48.48%的支路仅承担了18%的车流量。毫无疑问,车流量的过于集中,自然会加剧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拥堵。  

道路资源与机动车数量不匹配。近年来,我市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保有量飞速增长。据统计,2007年,我市机动车数量近40万辆,到目前机动车数量达到77万辆,10年间增加了近1倍,并且仍在以每年7万辆的速度递增;全市驾驶员也在以每年12万人至15万人的速度增长。再看看我市的城区道路,虽然近几年新建了多条城市道路,也打通了多条“断头路”,但道路建设速度仍然与车辆增长速度无法匹配,从而使车辆与道路资源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令城区交通承受巨大的压力。  

“2010年之前,贯通城区南北的主干道只有两三条,到处都是搁置多年的‘断头路’,如果不是近几年市领导力度大,把这些‘断头路’相继打通,以现在的车流量,濮阳的交通非瘫痪不可。”退休干部李先生感慨说。  

公共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来自市公交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城区共有32条公交线路,正常运营的公交车584辆,公交站点520个。然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省辖市的市城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的标准为7标台,而当前我市的城区人口约92万人,正常运营的公交车584辆,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1200-1300人拥有一辆公交车的标准。同时,我市公交线网覆盖不周、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全市520个公交站点中仅有247个港湾式站点,一半以上的公交车都是在机动车道上直接占道停车,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  

对于这些问题,市公交公司也颇显无奈。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历史规划限制,当前市城区的多条道路都没有规划港湾式站点,沿线公交车只能直接占道停车。按照其他地市公共交通建设惯例,公交站点的建设,应由道路建设部门根据公交公司提供的设站位置进行配套建设。可是由于我市公共交通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部门协调困难等其他因素,对于没有设置港湾式站点的公交路线,市公交公司只能自行承担改造建设任务。  

停车位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平衡。事实证明,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收费停车位的收费标准又不能得到有效统一,必然会导致严重的乱停乱放现象发生。我市在这方面所面临的情况尤其突出。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市城区很多建设较早的小区包括一些新建小区,小区内由于没有规划停车位或停车位太少,很多车辆只能停放在临近小区的路边,使得一些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  

“晚上12点之后开车到城区内转一圈,会发现很多小区大门外的路两边到处停的都是车,有的能排一公里长,不造成道路拥堵才怪。”家住市城区华清御园小区的董先生说。  

学校、医院、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同样因为公共停车位匮乏,而导致大量车辆不得不乱停乱放在道路上。记者在文化路看到,因为这条道路两侧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饭店,每天中午和傍晚,从任丘路口往南1公里路段内的道路两侧,每一边都会停放两排车辆,中间只留下非常狭窄的道路供来往车辆通行,交通堵塞频发。在中原路阳光大厦,记者多次前往探访,每次都是开车沿周边转几个圈愣是找不到一个停车位;在波头集市场门外,记者看到因为没有停车位,很多车辆停靠在路边;在市一中、市第三人民医院、丹尼斯商场等地,记者看到的是同样的场景。据统计,我市城区道路范围内临时占路停车位仅有2.1万余个,停车位缺口很大。  

交警警力不足。城市的框架在不断拉大,道路在逐步增多,汽车数量也在几何状剧增,这就要求相应增加执勤交警的人数以应对,但我市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市交警部门共设有7个外勤大队,正式在编民警70人,加上140名协警,路面执勤的总人数也不过200人出头。据市交警支队二大队队长陈静介绍,二大队共有在编民警10人、协警24人,却担负着黄河路从长庆路口到皇甫长达10余公里的路面执勤任务。“我们每天分两个班上岗执勤,每个班13人,上午班早晨七点多就得到岗,下午班执勤到晚上六点半。遇到查酒驾等夜晚执勤任务,全靠白天上过班的民警加班。即使这样,因为辖区路口太多、乱停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现象太多,这点警力根本看管不过来。7个外勤大队的情况都一样,因为人手太少,不少民警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敢请假。”  

交通设施严重滞后。据市交警支队交通科科长王洪波介绍,我市城区很多交通设施大都是多年前安装的,很多已远跟不上目前交通状况的实际需要。2015年,根据专家论证,我市计划上马信号灯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这套工程计划投资2000余万元,上马后可以把濮上路以东中心城区主要路口的信号灯全部实行智能化管理,根据各个路口的车流量监测数据,自动调整各个方向的灯光信号运行时间,提高通行效率。遗憾的是,这项工程至今尚未得到落实。主干道实行护栏隔离是提高通行效率、减少拥堵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市城区只有京开大道、中原路等部分路段装有隔离护栏,如果把胜利路、开州路等几条道路全装上,还需要近2万米的隔离护栏。此外,交通标线按规定每半年就需实划一遍,因缺少资金投入,我市每一年都划不了一遍;至今尚有45个路口没安装信号灯,需要安装电子警察的路口、路段更是不在少数。  

3eb4580ce8d79e815231b0f3433bde99.jpg

多辆出租车在市飞龙汽车站出口的京开大道上占道等客。

此外,综合多位市民反映的情况,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道路施工工期太长、出租车随时随处停车、信号灯通行时间分配不合理、公交覆盖面不全、公共自行车数量太少等,都是或多或少造成市城区交通拥堵的因素。尤其是一旦遇到各种各样的地下管线或路面改造施工,施工方用围挡把道路一围,什么时候能竣工恢复通行便遥不可测,所有车辆只能绕行,从而加大了其他相邻道路的交通压力。“不少路段的施工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很多时候都是施工队干了停,停一段时间再干,根本没有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念。个别路段甚至把路面挖开就扔在那儿,很长时间不动。这里面可能有资金短缺等各种原因,但出现这种情况,有关主管部门是否应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尽量想方设法缩短工期呢?”有市民如是说。  

治理交通拥堵需多策并举  

既然造成市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意味着治理交通拥堵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所能实现的。既然是系统工程,就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和多个政府部门的联合发力,多策并举,立足战略大局,从细微处入手解决好每一个困扰交通秩序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所有市民从我做起,积极为根治城市之“殇”献言献策,并自觉成为文明交通的践行者。  

在采访中,尽管各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市民对治堵之策的建议都见仁见智,但大家都形成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治堵需要综合施策,不能“就交通论交通”。因为交通拥堵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空间规划乃至市民出行理念等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直面这些问题,才能根据“病症”对症下药,制订出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治堵之策并付诸实施。  

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规划,使之与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相协调。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规划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通堵塞与否和交通事故的多少。考虑不周的城市规划一旦实施,交通管理水平再高,也很难解决由此引起的交通拥堵,很难减少由此造成的交通事故。因此,不少人建议:我市今后在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无论土地使用的密度、类别及其分布,还是城市结构、空间、总体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旧区改造、新小区的规划设计等,都要有交通规划、营运、管理部门的参与,都要与城市交通综合规划相协调。在未来规划中,我市可以在对城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均衡、配套的社区发展模式,合理开辟一些副中心,分散中心城区的部分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改造城市交通流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从根源上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对于我市来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公交体制改革、加大投入等举措,变原来的以承包挂靠为主的经营模式为“政府主导”的公司化运营模式,全力把公交优先战略从“纸上”落实到“路上”。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市交通局更是明确提出要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工程,全年新建公交港湾式站点70处。  

尽管近年来我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近年来,我市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相继开通了35路、17路、32路等3条公交线路。但从这3条公交线路的运营情况来看,乘客上座率并不高。以35路为例,这条公交线路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起始站点为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票价为2元。来自市公交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35路公交车每台车的日平均收入仅仅有200多元,而每台车的运营成本再加上维护、折旧等费用则需要600多元,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尽管缺口很大,但公交姓‘公’,我们仍然要运营这几条线路。如果把这3条公交线路撤掉,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居住的市民如何出行?”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市公交公司将进一步织密公交线网、扩大公交覆盖面,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公交运营模式,积极推进智能公交建设。  

专业人士认为,就我市的实际情况而言,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优化公交场、站、线布局,构建线路功能明确、等级结构优化、与城市化进程和道路建设相适应的公交网体系。同时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市民优先选择公交出行,比如,以低价位月票、IC卡打折等优惠方式,增强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此外,还可以借鉴扬州经验,在城区主干道路段设置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在限定时段内,除公交车外,只有有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以及20座以上的大客车可以借用公交专用道,其他车辆一律不得占用,确保真正实现公交优先。  

优化路网结构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我市城区道路路网规划不科学,主次干道、支路、街巷配套比例不协调,道路平面、断面结构前瞻性不够,缺乏整体布局,很多路口设计也不科学。市交警支队负责人宋彦军说,每条道路路段是连续车流,到了路口就变成断续车流,如果路口不增加车道,肯定会发生车辆拥堵。按要求,路口车道应该是路段车道的1.5倍至2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路口通过率、减少拥堵。事实上,我市很多道路因为路网结构的原因,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以振兴路为例,无论是路段还是路口都是双向4车道,所有的堵点几乎都在路口出现。因此,应将如何优化路网结构,科学规划路口标线,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针对一些车流量大、左转和直行信号灯没有分开设置而经常发生左转车辆堵塞直行车辆,造成路口阻塞的现象。有市民建议,每逢上下班高峰期,这些路口可由交警部门设置禁止左转指示牌,或者把左转和直行信号灯分开设置。也有市民建议,凡是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发生拥堵的路口,最好都设立岗台,由交警专门执勤指挥。后者的建议虽好,但却涉及到市城区交警警力不足的问题。多年来,尽管市交警部门一直坚持支队领导和机关科室人员全员上路站早高峰岗制度,但对于解决警力紧张的突出问题依旧是杯水车薪,有限的警力根本保证不了每个拥堵路口都有人站岗指挥。在这方面我市不妨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兰州市为解决市城区交通压力大、警力不足的难题,从全市公安系统每个单位和部门都抽调出15%的民警,全部填充到交警队进行路面执勤,并对其严格考核,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强化交通组织管理,对于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市交警支队交通科科长王洪波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智能化系统投入,尽快全面推行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建立智能化道路指挥控制中心,在交通“潮汐”特征明显的路段设置“智能可变导向车道”,从而有效提升路面通行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路网建设的功效,对市城区道路功能结构进行进一步梳理,在现有单行管理的基础上,扩大单行实施范围,充分挖掘支路的通行能力,组织局部区域的单行交通。同时,还要借助高科技力量,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为交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尚跟不上社会要求的情况下,严管重罚依然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市民黄成柱说。他建议,要继续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力度,重点整治路口不遵守信号灯、违法占用转弯车道、强行加塞、违法占道、乱停乱放等重点违法行为,提高违规违法成本,确保道路畅通。  

在采访中,更多的市民呼吁尽快设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认为不从根本上解决停车位匮乏问题,道路上乱停乱放的车辆就无法杜绝。针对这一问题,建议通过“两手抓”来解决。首先是增加供给、加强管理,盘活市城区现有停车资源,对所有挪作他用的地下停车场恢复停车功能,鼓励有条件停车的单位或经营场所开发停车位,并适当向社会开放,优化车站、商场、饭店、小区等人口密集区和集散区停车场所的规划、建设,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下停车场和停车楼的建设。同时,借鉴杭州等地的经验,开发停车诱导管理系统,切实提高停车场车位的利用率;也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实行有偿管理经验,积极开展试点,利用价格机制、时间杠杆等限制措施,将车辆停放由路内停车向路外停车转移,从而促进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管理与经营的良性循环。  

学校门前是交通拥堵的重灾区。市民王洪波建议,所有操场紧邻道路的学校辟出专门的车道,在学生上下学时间段开放操场,让所有接送孩子的车辆全部有序地进入操场上下车。这样既有效避免了校园附近道路拥堵,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新学校在建设时就可以把整个学校操场下面规划成停车场,一些老的学校也可以在条件允许时按此加以改造。上面进行体育运动,地下供接送孩子的车辆停车,特殊时刻还可以用作孩子们的防空需要,一举多得。”他说。  

“现在的公交车不是对老年人免费吗,政府能不能出些补贴,让学生也免费乘坐公交车。学校也要积极配合,引导学生乘公交上下学,减少家长接送。”市民田联盟建议说。  

近几年,我市虽然打通了不少“断头路”,但仍有一部分道路尚未打通。交警二大队队长陈静说:“因为人民路往东只通到京开大道,由此往东去的车辆不得不绕行建设路和胜利路,为这两个路口造成了巨大的交通压力。如果人民路东延能早日实现,建设路和胜利路会减轻很多负担。”呼吁尽早打通更多的“断头路”更是众多市民的心声。刚从记者岗位退休的李苒说:“文明路因为紧邻市油田一中和几个规模较大的生活小区,车流量非常大,可是这条路往北只通到苏北路就成了‘断头路’。影响从苏北路到绿城路短短几百米路段打通的唯一障碍只剩下一座粮库没有拆除,希望政府部门能积极协调,争取早日解决此事。这条道路一旦打通,就能有效缓解周边几条道路的交通拥堵。”  

混合交通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市民认为,要使交通参与者有序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效使用现有道路、改善交通安全,也可以从实施和完善交通分离、减少混合交通方面做文章。也有市民献策说,我市多数生活小区开的门太少,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微循环未打开,不仅造成居民上下班高峰出门难,而且出小区的车辆和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交合在一处,常常造成小区门前的道路堵塞。倘若让小区大门全部打开,这种局面就可以得以避免。 城市交通面貌的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的根本改变,还取决于市民是否具有良好的交通意识。现实生活中,挤占道路、随意违章行车和停车、乱穿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制造了一些不必要的交通拥堵。要杜绝这些行为,必须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良好交通意识。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图片展览、现身说法等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宣传教育形式,让人们感知到城市交通现状问题的严峻性和改善交通状况的紧迫性,认识到违反交通法规所造成的后果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可以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队,重点对不文明出行行为进行劝导,协助交警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从而促使人们树立“道路畅通,人人有责”的意识,进而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  

治理交通拥堵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责无旁贷,必须尽早行动起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共同创造更加畅通、有序、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