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去年以来,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全市共有省、市、县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728名,实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驻村第一书记累计协调资金2亿余元,发展项目141个,帮扶108个贫困村4.1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218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受到市、县表彰,110名工作突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
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坚持精准选派、精准培训、精准管理、精准帮扶,使驻村第一书记较好地发挥了脱贫攻坚先锋队作用。这是记者日前自市委组织部获得的信息。
坚持精准选派,对接“第一需求”,确保下得去、受欢迎。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扶贫办等单位组建8个调研组,对全市贫困村进行排查摸底,为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奠定基础。把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甘于吃苦、事业心强作为选派干部的基本标准,把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优选对象。确立“党群部门到软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涉农部门到专业村”的选派思路,做到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岗相适。
坚持精准培训,提升“第一能力”,确保入村能干、干则能成。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专题辅导,每2个月主持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或座谈会。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针对精准扶贫专题,开发22门课程,先后4次组织集中培训。扶贫政策宣讲团深入各县区举办宣讲活动6场次,并编印资料,做到人手一册。市委组织部把典型带动作为重要抓手,先后4次组织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到脱贫攻坚示范点、党建示范村学习参观。各县区也紧密结合实际,采取定期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激励驻村第一书记比着学、赛着干。
坚持精准管理,强化“第一担当”,确保在其位、尽其责。出台《第一书记考勤办法》《第一书记召回撤换办法》等制度,规定驻村第一书记脱离原单位工作,严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因公因私离岗须向乡镇党委和县驻村办请假。驻村第一书记每天利用智慧精准扶贫系统手机客户端定位签到。市驻村办对签到情况一天一通报。29个督导巡视组,不定期检查驻村第一书记在岗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采取明察暗访、电话回访、重点督导,特别是夜间督查等方式,有效保证了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
坚持精准帮扶,发挥“第一作用”,确保干得好、出实效。整合市、县机关党建资源和职能优势,建立“双联四推六覆盖”等长效工作机制。驻村第一书记当先锋,所在单位当后盾,切实把帮扶政策、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利用智慧精准扶贫系统,驻村第一书记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实时了解最新精准扶贫信息,随时上报帮扶进展。去年以来,驻村第一书记累计登录系统25万余次,通过系统使2.4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6560名贫困学生获得爱心救助。同时,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关系广、资源多的优势,为655个党建扶贫就业点牵线搭桥,安置农村劳动力近6万人,让贫困群众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高鸿飞)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