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亮点增多 特色增强 变化增大
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2-25 06:57:26   

濮阳网讯 日前,记者自市农业部门获悉,去年以来,我市坚持用新理念破解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三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突出保供给、提效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粮田34.5万亩,全市达到193万亩,粮食稳产高产,实现总产262万吨,连续七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全市总面积达到47.5万亩,其中百亩以上园区发展到243个,带动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2个,濮阳县海通乡、范县陈庄镇等地的8万亩节水莲藕基地成为濮阳一大品牌。畜牧养殖业不断壮大,建设标准化养殖场470座,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6.8万吨、30.2万吨、9.3万吨,濮阳县汇源百万只肉羊养殖及深加工等项目势头强劲,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化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濮阳家家宜米业、台前雪牛乳业等9个农业产业化集群通过省认定,成为省级产业化集群。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65家,国家级、省级重点企业达到29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0%。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设项目46个,投资总额171.7亿元,到位市外资金31.1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9家,全市达到3497家,国家级示范社达到29家。全市家庭农场达到260家,经营土地5万余亩,拥有濮阳县子岸镇同管家庭农场、南乐县延军家庭农场等省级家庭示范农场12家。建设生态循环规模养殖场30家。发展农村电商村级体验店600余家。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围绕补齐农业短板,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化进程,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年引黄量达到10亿立方米,居各省辖市之首。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2.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0.6万亩,分别达到342万亩、303万亩、222万亩。范县连续20年、濮阳县连续16年获“红旗渠精神杯”竞赛先进县。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完成永久征地9096亩,沉沙池、金堤河倒虹吸、卫河倒虹吸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46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2%,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全市植树1424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7.5%,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夯实了基础。  

精准扶贫攻坚进一步强化。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制定产业发展、社会保障、转移就业扶持政策,夯实脱贫主体责任,实现脱贫4.1万人。共精准识别、精准对接贫困户6.38万户,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3亿元,完成7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百企万户”、农业产业化扶贫、智慧扶贫电商扶贫、金融保险扶贫、培训教育扶贫五大工程,新建和改造精准扶贫就业点439个,吸纳7244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建成种植业、养殖业龙头带贫项目141个,吸纳贫困人口6500余人;苏宁、乐村淘等电商企业在贫困村设立网点。探索“创业培训+技能培训”新模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万余人。(记者 王振巍)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