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日前,记者自市直相关部门获悉,2016年年初以来,我市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坚持供需两端发力、精准发力,力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按下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快捷键”。
研究出台了降本减负30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5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实施“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企业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日、金融服务日活动,深化“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稳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预计34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8.3亿元,为年度任务的112.3%;382个省“1816”项目完成投资976.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4.7%。及时跟踪政策动向,超前谋划,主动对接,共争取中央和省支持的项目289个,资金83.86亿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领域,进一步调动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预计全年民间投资完成1075.03亿元。大力推广PPP模式,发布PPP项目55个,总投资470.2亿元;13个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131.1亿元;落地项目居全省第5位。
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培育文化旅游、养老健康等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推动“去降补”任务较好落实,去库存成效明显。出台了“房地产新政15条”,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由2015年年底的23个月缩短为目前的7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我市在全国去库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去杠杆积极推进,通过股权转让、增发、扩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降成本积极有效,为14家企业发放“助保贷”4630万元,为31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2.5亿元,预计全年降低企业成本11.8亿元左右,企业效益有所改善。补短板力度较大,高铁、高速公路、城乡路网、地下管廊、停车场、棚改等基础设施投资预计完成320亿元,同比增长39%。(记者王振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