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我市2016年度“中原文化大舞台”精品剧目惠民演出完美收官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1-26 12:52:04   

濮阳网讯  集聚名家名团,荟萃经典佳作。伴随着南乐县文化艺术中心大型现代豫剧《清吏郑板桥》的如期上演,11月23日,我市2016年度“中原文化大舞台”精品剧目惠民演出完美收官。历时150余天的演出,全市共组织精品文艺公益演出44场次,较去年增加14场,在全省排名第二,受惠群众5万余人,并组织公益性电影“六进”活动700余场,观影群众达到60余万人次。剧目丰富、名家云集、票价优惠,受到我市观众的热情欢迎和好评。

据了解,我市2016年度“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及市公安局共同组织。该活动是我省统一部署的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依托基层现有文化基础设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推出低票价舞台演出,加强文艺精品普及推广,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欣赏到优秀剧目。

低票价、广惠民

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作,本次“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全面实行"低票价"惠民原则,每场演出票价均不超过5元。11月2日,由河南省豫剧二团表演的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在水秀大剧院刚刚结束,退休教师欧阳金玲激动地说:“这么便宜的票看这么好的剧,太值了,下周末也要来!”

低票价的背后是政府强大的支撑。据了解,在省级财政大力支持的基础上,我市增加了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用于活动开展,并动员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惠民活动大家办”的良好局面。在保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幅增加剧目、电影排演场次和密度,使活动更多地惠及老百姓。

高标准、多元化

票价虽低,质量不减。“中原文化大舞台”用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要求。

7月13日,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精心编排的《徐九经还乡记》在市杂技厅上演,精湛的表演和出色的唱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说:“接到演出通知后,全团高度重视,演员们紧锣密鼓地排练,并把原来的舞台布景、道具重新整修,为的是将最高水准的表演呈献给戏迷朋友。”

为了保证剧目质量,我市从众多剧目中挑选曲剧《红娘》《婚姻大事》,豫剧《芝麻官下江南》《程婴救孤》,杂技剧《白雪公主》等44台曾获省级以上大奖的精品剧目进入我市“中原文化大舞台”节目单,而放映的电影也不再是内容陈旧、不吸引观众的冷门片,《百团大战》《念书的孩子》等一批正能量又高票房的优秀影片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打造新的文化惠民品牌

2015年8月以来,全市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把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民生工程,作为全市宣传文化战线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书香文润之城的有力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置,以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准确把握活动各环节,力求抓细抓好抓实,推动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年除了市杂技厅、水秀国际大剧院作为我市两个固定演出点外,新增了濮阳县影剧院、清丰县电影院、南乐县文化艺术中心三个演出剧院,首次实现向县城延伸,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文化盛宴。在宣传方面,除了在濮阳日报、濮阳网、大濮网等主流媒体上发布演出安排外,我市还积极发挥微信、微博和社交平台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开展“订单式”服务,使群众参与其中,根据反馈意见积极充实调整剧目和影片,并鼓励鹤壁、新乡等周边地市的文艺院团开展交流互演。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原文化大舞台”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文艺舞台好戏连台、佳片荟萃,点燃了群众走进剧场的热情,在各县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演热潮,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了群众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达到了精品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老百姓乐起来,核心价值观活起来的效果。(侯科建)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