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同题新闻大赛:扶贫花开别样红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1-01 07:04:07   

10月28日,清丰县阳邵乡西阳邵村绿海圆梦生态种植园的温室大棚里,黄色、紫色的食用菊花竞相开放。贫困户刘明月挎着竹篮,双手在枝叶间来回翻动,一朵朵色泽艳丽、花瓣丰盈的菊花便飞入篮中。

“菊花摘下来马上被送到火锅店,涮着吃。”刘明月说,“这些菊花可凉拌、炒、焖,好看又好吃,还能挣钱,大家都叫它‘扶贫花’。这多亏占华啦。”

刘明月所说的占华姓张,现年39岁,阳邵乡西阳邵村人,在北京卖熟食10余年,挣得“第一桶金”。2013年,他看到北京郊区农民靠种植食用菊花致富,萌生了引种念头。当年便在家乡建设两个大棚试种,取得了可观收益。

从中看到商机的张占华在阳邵乡流转土地1000亩,3年间投资建设173个大棚,用来种植食用菊花和其他特色农产品。规范的管理、有保障的技术支持,使得种植园很快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与北京、天津等地的经销商签订了购销合同,实现了订单化生产。

2016年年初,我市布局新一轮扶贫工作,清丰县充分利用当地种植、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置精准扶贫就业点,使企业和贫困村无缝对接,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目标。

张占华的种植园是全县规划的52个精准扶贫就业点之一。他根据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穷病根”,开出了“扶贫药方”:将大棚承包给贫困户,种植园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及种子、有机肥等,贫困户负责管理,净利润由贫困户与种植园五五分成。自此,100余户贫困户成为了温室大棚的主人。

这是清丰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该县立足不同乡镇、不同行政村自身优势,在全县规划建设了七大产业发展带,即以纸房、马村、仙庄、巩营4个乡镇为主的杭州天堂伞骨架加工产业带,以大屯、韩村、阳邵3个乡镇为主的万相红梨、袖珍西瓜、食用菊花种植产业带,以固城、韩村、阳邵3个乡镇为主的花生种植、杜泊山羊养殖产业带,以仙庄、马村为主的辣椒种植产业带,以古城为主的铁杆山药种植产业带,以仙庄为主的小木器件加工产业带,以龙丰实业为龙头的光伏食用菌产业带。

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刘明月承包的温室大棚一年可收获两茬食用菊花,今年春季,他在农艺师的指导下,将食用菊花与京硕西瓜套种,获得好收成。6月份,2.2万元已收入囊中。眼下,第二茬食用菊花陆续进入盛花期。“看吧,又是大丰收。”望着或含苞待放、或傲然开放的食用菊花,刘明月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记者 史瑞红)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