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度:
从4月27日至10月15日,短短5个多月,清丰县到京津冀拜访家居企业420家,邀请86批次460家企业到县里考察对接,累计签约家居企业63家,总投资80亿元,创造了该县开放招商史上的奇迹。
单拐景区综合提升工程,涉及新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旧址庭院绿化等35项提升工程,提升后的景区比原来扩大3倍。短短51天,工程顺利完工,完成现实版的《挑战不可能》。
一种精神: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上午8时,在清丰县产业集聚区项目工地,早会准时召开,一个马扎、一顶草帽是参会人员的标配。半年来,该县上下发扬“钉钉子”精神,用“蚂蚁啃骨头”的“笨”办法,1个月完成2个村1200余户拆迁;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96件,办结350件,办结率88.4%。
一组数字:
上半年,清丰县生产总值完成97.9亿元,同比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5.2%。在今年全市半年观摩考评中,该县获全市“两强”产业集聚区建设第1名、重点项目建设第1名、招商引资第2名。
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新一届县委班子成立以来,清丰县瞄准既定目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勇往无前、敢于担当,忠诚无畏、坚定执着,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抓产业、促项目、优作风、惠民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强劲态势,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达目的不撒手
清丰县是中国中部家居产业基地,拥有较强的家居加工基础。今年年初以来,该县抢抓北京功能定位调整机遇,坚持把承接河北、北京、天津家居产业转移,作为开放招商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坚持高位推动、精准服务,赢得客商青睐和信任。
4月27日,清丰县招商小分队在北京通州开展驻地招商,获知河北香河有部分家居企业要搬迁。小分队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与对方沟通,第二天就赶赴香河,拜访有关人员并参观企业、进行座谈、推介县情,拉开了招引“金凤凰”的序幕。
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该县组织20支驻地招商小分队100余人分赴京津冀,划分3大区域20个片区,逐一对接商谈。在驻地招商期间,工作人员不分周末、节假日,没有午休,与有意向搬迁的企业对接洽谈,经常是晚上10点或更晚还在谈判,中午12点过了还顾不上吃午饭。清丰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招商的负责人先后赶赴香河,与客商展开一轮轮对接、洽谈,首批邀请60余名客商到清丰考察。
6月5日,该县组织县四大班子及产业集聚区、财政、国土、住建、招商、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再次赴香河对接,连夜洽谈业务,现场解答客商提出的问题,凡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连夜研究解决,第二天给予答复,用“一对一”贴身服务打消投资方顾虑。当晚的洽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黎明。
客商们被清丰县招商人员这种诚信、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和诚恳、细致、热情的服务打动,6月6日,36家企业同清丰县签订投资意向书。6月25日,部分签订投资意向书的企业再次到清丰考察,洽谈具体合同条款。6月26日,亚达金鹰、世纪嘉美等18个项目正式签订投资合同。
截至目前,该县签约家居企业63家,其中购地建厂企业44家、租赁厂房企业19家。1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0余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19个项目拟入驻标准化厂房,承接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工作实现节节攀升。
为确保签约企业留得住、能发展,清丰县努力营造“你发展、我铺路,你有难、我帮助”的亲商氛围,打造最优投资发展环境。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该县专题研究出台京津冀招商相关优惠政策,在企业子女入学、职工生活、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签约缴纳保证金后,分包服务单位马上跟进,领办代办“一对一”,企业不投产,人员不撤离。成立法治环境保障小组,对阻工、滋事等行为严厉打击,确保项目早进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另外,县委还提出不要对企业说不行、不要怕麻烦等服务企业“十不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境界,凝聚服务发展的合力。
“从签约到拿到规划许可证、土地证,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速度这么快,没想到;办啥事儿都不用我们操心,服务态度这么好,没想到。总的来说,来清丰县我算来对了。”亚达金鹰家具项目负责人张家宝说起落户清丰的感受,翘起了大拇指。
“马扎工作法”破解难题有奇效有人说,拆迁难是天下第一难。但从5月份开始,清丰县在1个月内完成了李家庄村、五眼井村1200余户拆迁,3天完成了南永固村拆迁,实现了快速、和谐拆迁,创造了清丰拆迁新速度。
这个难题之所以能得到快速解决,源于清丰县以深入一线、靠前服务的“马扎工作法”为引领,在全县形成了勇于担当、事不避难、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为开放招商、以拆促建、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开辟了发展新空间。
推进工作按天算。自6月27日起,该县推行“马扎工作法”。每天早上,县领导及国土、住建、发改等20余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产业集聚区项目工地准时召开协调会。大家在会上研究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解决不了的,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解决。这一措施,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进度。家居项目招商引资,从得到线索到初次对接用了1天时间,从初次对接到企业赴清丰考察用了24天时间,从企业考察到项目正式签约用了26天时间,从首次企业考察到项目开工建设只用了70天时间。全县干部人人争当模范先锋,始终保持决战决胜全年的冲刺状态。“十一”国庆长假,服务企业人员牺牲休息时间,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冯志龙、张鹤濮、郑贵普3位同志,每天早上5点多就来到工地,帮助新入驻企业赶工期。
服务群众一杆子插到底。清丰县高度重视民生和发展,把棚户区改造列为全县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为以最快速度推进拆迁工作,该县成立了项目改造指挥部,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专职人员,脱离原工作岗位,在指挥部安营扎寨。指挥部人员驻村入户做工作、算细账,在拆迁任务中比奉献、比担当、比速度。在拆迁过程中,该县始终将“不违法、不输理、不乱开口子”作为硬要求,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柳格镇老党员张建奎顶着被街坊邻居谩骂的压力,主动到指挥部签协议,将自己的3处房屋拆除,并给大家做工作,使一些刚开始不理解的群众迅速加入拆迁队伍中。基层党员张芳英年事已高的老母亲不愿拆迁,他耐心做好母亲工作,带头拆迁。
树立“家园意识”汇聚发展合力作风硬,事业兴;敢担当,事干成。今年年初以来,清丰县通过完善机制,在全县干部中形成了“敢想、敢干、干成、干净”的工作作风。通过弘扬家园意识,使广大干部把“不参加重点工作攻坚当作人生最大遗憾”,使“清丰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理念变成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领导带头,同频共振。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清丰县坚持县委常委带头做起,凡要求大家做到的,常委先做到;坚持县级干部带头,县级干部不分一线二线、不分分内分外,争着下基层、去一线,冲在前面、带头实干;坚持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带头,“一把手”真正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企业工地,了解一手资料、解决一线问题。通过领导带头,实现了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推进,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氛围。在这里,县人大、政协的干部没有“二线”的感觉,年长的干部也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落寞。在五眼井村、李家庄村拆迁中,时任副县长岳洪波、县政协副主席韩富鹏坐镇指挥,完不成拆迁任务不回办公室;在承接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晓东长期带队驻守北京、香河等地;其他四大班子成员分包“六区”重点项目,在重点工作一线大展身手,发挥了强大能量。
明确责任,有奖有罚。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目标。在承接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以拆促建、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中,都明确责任人。特别是在“六区”重点项目建设中,把每一个“区”具体到每一位常委身上,把第一批推进的重点项目具体到每一位县级干部和每一个责任单位、责任乡镇身上。集中招商活动期间,该县设立组织奖,每月评出1个先进县直单位和3个先进乡镇,兑现奖金;活动结束后,设立效果奖,对集中活动期间引进的项目分别给予签约和落地奖励,并对项目引荐人实行重奖。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乡镇如果连续两年工作排名倒数第一,该县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调整。奖罚分明,在全县营造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事创业氛围。
树立导向,快乐工作。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建立攻坚克难工作专项考察制度,重点选用那些冲在一线、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不跑不找的干部。截至目前,已对2批5个项目10余名干部进行了攻坚克难工作专项考察。今年年初以来,清丰县干成了一些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尽管都很忙很累,但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累,但很快乐;辛苦,但很有意义,因为是在建设自己的家园。在服务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工作中,为保证预征地听证会按节点完成,柳格镇镇干部、村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一瓶矿泉水、一份烧饼卷大葱就是一顿午餐。8月中旬,在香河驻地招商期间,突降暴雨,路面积水最深处达1米,路两边树木被大风连根拔起。县招商局工作人员冒雨赶到企业对接座谈,深深感动了企业老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