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如何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成为广大市民关心的问题。但因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新建小区较多,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一个周期,导致我市部分小区无法得到及时供暖。那么,目前我市的供暖现状如何?供暖还存在哪些问题?为确保更多市民能用上集中供暖,我市做了哪些努力?就这些问题,10月22日,记者采访了市城市管理局、市环保局和市热力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我市供热面临严峻形势
自1983年建市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市城区规划区内共有建筑面积3943万平方米,其中需采暖建筑面积3350万平方米,管网辐射面积2100万平方米。目前,我市有3个热源供应企业为广大市民供暖,国电濮阳热电厂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龙丰热电厂供热能力100万平方米、中原油田调峰锅炉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合计供热能力1300万平方米。经过挖潜增效,我市的实际供暖面积能达到1500万平方米,服务用户11.38万户,但这与广大市民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自2011年以来,我市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新建小区有60余个。近年来,这些新建小区陆续达到入住条件,市民对供暖的需求不断增加。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为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早自200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就提前谋划热源问题,并制订了《濮阳市集中供热规划(2011―2020)》,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热源供应。随后几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先后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汇报情况,争取早日在我市开工建设有关工程。经过省、市各方的不懈努力,2015年6月,濮阳龙丰电厂2×600兆瓦热电机组项目开始实质性建设,该项目将可提供供热能力1800万平方米。
既保蓝天更保百姓取暖
日前,在市民中有这样一些流言:为了保证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取得实效,我市将陆续关停一些锅炉机房,减轻环保压力,这样就影响了正常的冬季供暖。
针对这一流言,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环保压力对于严峻的供暖形势来说,可谓雪上加霜。但冬季供暖是民生工程,我市绝不会因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去影响供暖工作,关键是如何去调和两者间的矛盾。
既要保蓝天,又要保供暖,为了做好矛盾调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介绍,10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供热汇报,积极研究对策。市主要领导先后深入龙丰热电厂调研,要求其环保设施满负荷运行,使用优质煤,最大限度地减少尾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的排放,并通过驻厂监管,加强环保监测,促使锅炉实现环保达标运行。
与此同时,10月中旬,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带领有关人员赶赴郑州,积极与省环保厅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不关停热源企业,并通过技术手段对供暖能力进行内部挖潜,确保今冬开足马力为群众供暖。全力做好准备确保如期供暖目前离今冬供暖只剩下20余天的时间了。为确保如期供暖,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各种准备。
3个热源供应企业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早做好锅炉等的检查检修,确保满负荷运行,尽最大努力提升供热能力。市城市管理局和市热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强供热管网建设,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据统计,3月份以来,我市共投资4500余万元,完成供热管网建设15公里、维修供热管网7公里,有效提升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
自8月份以来,市热力公司对供热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努力提升供热效率,争取将现有热源发挥到极致;自9月份以来,进行了冷水运行和供热主管网调试,目前供暖准备工作已就绪。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往年已实施集中供暖的小区不会出现停供现象;但因热源不足,目前暂时没有能力为更多新建小区提供集中供暖,希望广大市民予以谅解。
供暖前景一片大好
目前,濮阳龙丰电厂2×600兆瓦热电机组项目正紧张施工。按照施工计划,该项目将于2017年8月建成投用。届时,将彻底解决我市热源不足的瓶颈问题。
除了热源设施建设,2017年,我市还将进行2×600兆瓦热电供热主管网和市城区中原路、黄河路、苏北路等的供热管网建设,做到全市城区供热主管网全覆盖,尽最大限度为所有入住小区的市民提供供暖支撑。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实施“气化濮阳”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壁挂炉、采暖炉等取暖;市政府还大力支持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与中石化新星公司签署地热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利用我市地热资源,开辟新的供暖途径。(记者 段利梅)
新闻热点